15.4  名校设总、总工的水平常“不及”中学学历的工程师么?

15.4 名校设总、总工的水平常“不及”中学学历的工程师么?

【作者按】

如果一两个人技术太差,也许是他们缺乏影响天赋问题,可如果整体接地技术偏差,与国外同行相去甚远,那就不是技术人员的天赋问题了,而是源自一些超出了技术人员本身以外的因素,制约着整体接地技术的提高。下面将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家理解这一点。

“∗∗设计院的总设(总设计师、也有称设总)∗∗还是名牌大学毕业呢,连这变电站都搞不定,还是我们拿下来了。”

“∗∗∗还是名教授呢,连个联通基站都不敢承诺降下来,一点担当力也没有,我们一下子就搞定了。”

……

这种类似言论总能碰到,而且,常常是出自中、小学学历的工程师之口。更为糟糕的是,很多总设甚至教授却选择沉默,这是很悲剧的现象。举个例子来说明吧。

一次去某地联通公司,他们要求将所有的基站接地电阻值全都降至5Ω以下,我一口拒绝了,认为这太荒谬了。

然而,他们却以打量火星人的眼光看着我,并表示,这是联通公司全国通行标准,其他地方都做到了,他们之前也都做到了。

他们还表示,如果达不到,那你就走人吧。

我目瞪口呆!

也许专业知识或者实践经验不足的读者会觉得莫名其妙,难以一下子理解我当时的心境,但以下对比的例子却可以很好地说明问题:

•在高阻区,电力集团常常须投资2万才能降至25Ω;如果要降至5Ω,那投资费用至少得翻至5倍到10万元以上。所以,一旦电阻率超过了3000Ω·m,欧美等国同行均不作硬性规定(投资过高,难以承受)。

•而这次联通公司却要求统统降至5Ω,而且还声称这是国家统一标准(当时确是如此),全国都达到了(那些高阻区在测量方法上有问题),他们每个基站的接地工程投资一般也就2000元。

•面对这种情况,负责、较真有个性的并且高知技术人员一般都会选择走人。不过,如果他们能明白相应“高语境”,或许就另当别论了。

所谓“高语境”,一位海外华人教授曾在一篇博文《高语境的解释——你什么意思》中如此解释:

【高语境文化里的人们注重人际关系与情感,信任比规范和制度更重要。谈话时不需要太多明确的沟通,有时甚至显得含而不露、秘而不宣,而彼此的信任和很高程度的共识是下一步行动的基础。在美国这样的低语境文化里,人们的交流不太需要深植于文化内涵的沟通和共识,需要的是清晰的讯息和简单、直接的表达。

去年回国,碰到一位老熟人(三甲医院的副院长),问她工作近况如何,她说您以前干过副院长应该明白,像咱这做副手的,干好干坏关键还得看院长啊,你不干工作吧,不够意思;干得不好,不好意思;干得太好,你什么意思?所以适当干点,意思意思!】

这就是高语境环境下的生存策略,合乎决策意志者最有利,努力做好工作但不合决策需求者反易遭逆淘汰。

目前国内还普遍存在着不尊重技术的现象。当提出5Ω的标准时,他并不知道5Ω是什么概念,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投资,更不知道达不到的后果,他甚至连接地的概念都搞不清,他只知道,每个基站只有2000元的投资费用。

那些中学水平的工程师下属虽也不懂接地,但能明白决策意图,报上不足2000元的投资费用拿下工程,可能乱做一气,然后上报全都达标了。然后皆大欢喜,然后,该地联通一年内有数十个基站遭雷击而损毁(显然,这些损失最终都会转嫁给客户)……后来,他们跟着我披荆斩棘,深入各个大山深处协同检测后发现,那些曾经被测量合格的基站接地电阻值全都在几十欧,一个也不合格。

这就是“高语境”的弊端,形成了最利于各个集团(尤其是决策人)的封闭环境。各种对外公开的规范制度往往得不到贯彻,含而不露、心照不宣的内部决策意志才是实的,对整体技术的提升以及社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譬如,面对某个公开招标的工程项目,优秀的工程、设计人员一般会根据要求及规范制度设计出最优性价比方案,理论上最应中标,但实际上一般都会被淘汰。对决策层来说,这些都是虚的,他们多不懂技术,也不关心技术,他们更了解可供其操控的费用,这才是实的!而可操控的费用跟最优性价比通常是不合的。把握好这一点,才能拿到工程项目。

所以,优秀的销售员往往会首先提醒设计人员业主的大致预算费用,因为只有技术方案跟预算费用相合时(注意,预算费用通常由不懂技术的决策层规划,所以一般与最优技术方案不合),才可能中标,否则做得再好也白搭。

如此,当你拥有了卓越的专业技能时,对“高语境”(这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方向)的把握相比之下是逊色的(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于是,你就首先被所在环境给逆向淘汰了。

而有很多同行花费大量的心血很好地把握了“高语境”后,则在相应的封闭环境下取得了优势,但却可能失去了卓越的专业技能,难以在开放的空间与人一决专业高低,更难走向世界了。那么,此刻所能做的就是进一步掌控好所在封闭条件下的“高语境”,把握好决策意志,从而使得整个封闭环境变成了一竞争力极度低下的衰败集团。

某设计院总工曾如此告诉我“人际关系大于天,技术人员靠边站”。鉴于此,名牌大学设总、教授在某些人眼目看来“不及”中、小学学历工程师的现象就显得很正常了,不管我们的高级知识分子是否愿意接受,必须承认这样一个既定事实:很多一线工程都是中学水平的工程师“解决”的,而这些都是我们高级知识分子所不能解决的(至少在很多一线普通员工人眼里是如此)。所以,高级知识分子不受尊重其实是当下的一种普遍的现象,待遇低、缺乏体面生活也就在所难免了。

至于解决方案,非我所能,但我认为以退为进可能是当下最易行的突破口。高级知识分子统统放下身段,与基层人员一起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去,先实实在在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再努力改良就容易得多了,至少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