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降阻剂
QX/T 104—2009《接地电阻剂》规定,在埋地的金属腐蚀试验中,接地钢材表面平均腐蚀率应不大于0.05mm/年。理论上,只要满足该条件的,均可延长接地钢材寿命,20年的腐蚀厚度不超过1mm,因此降阻剂曾一度风靡全国。然而,之后大量的事实却证实,使用降阻剂正好反过来加速了接地体的腐蚀,一些接地极甚至2年后便已锈断,从而导致了大量的安全事故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降阻剂已基本被各大电力局所禁用。因为实际工程应用的复杂程度远非实验室试验可比,大致来说,降阻剂应用存在如下弊端:
•腐蚀试验中,降阻剂可通过预先制造的小模具浇筑成形,就像浇筑混凝土楼板一样,并且可以等待足够的时间令其固化,从而能确保施工质量。可在现场,接地沟往往左右弯曲、高低不平,只能制作1m左右的小模具对付。为此,对总长达250m的山顶铁塔接地,往往需要制作两百多个模具进行施工(如果采用单个模具,那么固化时间会使接地施工延长很多天,这是不允许的),这是不现实的。可若没有模具,谁也不可能保证降阻剂能按照既定要求成形、固化。
•腐蚀试验中,可以选择一根笔直的小钢筋,通过工具固定在模具中间,待降阻剂成形固化后,则能很好地将钢筋包裹在正中间。可在施工现场,谁也不可能将长达数百米的钢筋正好固定在地沟中间(也曾有厂商试图以插入地沟中的定位钩固定接地极,可却发现没法固定定位钩,如果是插入土中,必会力量不足被可塑性极差的接地钢筋给拉开,如果是结实的土石,那么定位钩根本插不进去),更何况接地沟还常常左右弯曲、高低不平。钢筋必会不时地顶在接地沟左侧、右侧或者下方,这些地方均无法被降阻剂包裹住,必会形成原电池现象,反过来加速接地极腐蚀。
腐蚀试验中,可以严格按照厂商所要求的比例混合水和降阻剂干粉,从而能调和得恰到好处,毕竟剂量较小,这是很容易做得到的事情。可在施工现场,通常都是往多达数百斤的降阻剂干粉中间不断倒入水,凭着施工人员的感觉调和。后果就是,要么太干,在固化过程中开裂露出接地极,要么太湿太软,尚未固化便已塌落下去,从而露出接地包裹不好。
•降阻剂原料多来自粉煤灰、膨润土等,所购不同的批次、地点之原料往往存在着较大差异,质量无法掌控。
•……
总而言之,要想保证现场施工质量,方案将变得十分复杂、繁琐、艰难,非常不可行,最终必然导致降阻剂施工不好,部分接地极外漏,外漏部分与降阻剂组成原电池现象,从而只能作为阳极被牺牲掉,最终只能反过来缩短接地极寿命,甚至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故而目前已被绝大多数电力局所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