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离子接地棒
一根长3m的铜管中填满氯化钙、氯化镁等常见离子后,售价便高达2万元。这种利润极高的产品使得厂商初始投入血本进行宣传和推广,并曾一度影响了很多同行。
理论上,厂商应努力维持相应价位才对,否则,利润空间将不复存在。事实上呢,离子接地棒单价很快便降至1.5万元、1.2万元、1万元、8000元、5000元、3000元、2000元……
事实上,现在离子接地棒反倒不及降阻剂、接地模块畅销。
因为厂商错误地将市场锁定在变电站接地方面,而变电站接地要求最严格,是唯一严格按照规范测量验收的接地系统。而且,变电站有严格的责任追究体制,变电站技术实力最为雄厚,集中了最顶尖的设计人员,是最容不得忽悠的,即使被临时忽悠过去,不用多久,就会在维护的过程中被查出,从而被禁止。
譬如,深圳某220kV变电站使用了20根离子接地棒,共计40万元。因为跟普通接地钢一起施工完毕后才测量最终接地电阻值,故而,离子接地棒具体效果不明。不过,至第二年,钢材接地网便被离子接地棒大面积腐蚀,锈迹斑斑。
业主非常愤怒,而且,更为糟糕的是,一时竟想不到如何改造。因为离子接地棒释放出来的离子集中在地网附近,改造后的接地钢材仍会被快速腐蚀。
后来有专家建议采用镀铜钢材料,可有效防止这种腐蚀。可业主却发现,镀铜钢偏贵,很难从其他预支中挪用。可如果向上打报告争取费用,后果也不好,毕竟,这变电站内接地网才使用了一年多,而且,还投入了比一般变电站高得多的费用(40万元够建两个常规110kV的变电站接地了)。
待业主费尽周折拿到镀铜钢材料改造费用进行改造时,却有好事儿的施工工人顺带挖出离子接地棒查看,结果竟发现里面填充的化学离子仅剩下了一小半。这就是说,再有两年,里面离子将会流失殆尽,只剩下一铜管,而且,这种离子接地棒还无法补充离子化合物(负责一些的厂商往往会配备观测井,可定期查看铜管内剩余的离子化合物,并能不断补充)。厂商根本未考虑到这一层,他们只是往一带孔的铜管里灌了离子化合物,然后拍着胸脯说,可管用30年。
业主愤怒的心境可想而知(以为两年后又得花钱进行降阻改造,给离子接地棒给套死了,其实,离子接地棒对变电站接地系统效果不明显,改造是很容易的事情),离子接地棒很快被不少变电站给禁止。因此,离子接地棒价位快速下降,并开始大力向其他系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