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综合接地之小结

15.3 综合接地之小结

从某种角度来讲,经过系统的专业化训练,很多西方同行更偏好做事,注重专业技能,所以科学、技术也更加发达。而目前国内同行也许更偏好做人,善于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之间综合权衡。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将人际关系综合权衡的理念混到接地工程技术里面去了,所以就出现了上面两个降阻剂、接地模块、离子接地棒等综合在一起降阻的现象,以为什么产品都用一点,综合起来后就能解决问题了。其实,那些降阻产品对实际工程产生了很大的浪费,甚至带来负面的影响。

因此,偏好综合权衡,而又做得不好是导致当前混乱接地状况的一大原因,不过这只是表象。但是就目前的变电站接地来说,已没那么多混乱的问题,尤其是那种严重的违规测量,如今可谓是鲜有所闻了。因为变电站工程有一套相对严格的专业设计、施工方法和责任追究体制,整体技术实力也更加雄厚。

如果变电站接地电阻值不达标,譬如,不能满足如下要求:

978-7-111-46346-7-Chapter15-1.jpg

式中 I——计算用的流经接地装置的入地短路电流(A)。那么,一旦发生了故障电流,对地电位将会超过2000V,导致继电器、电缆等被毁,最终可能导致数千万的损失,相应负责人将会被追究责任。鉴于此,变电站系统便更加重视技术。因此,使用常规钢材者往往更受尊重,使用接地模块的情况往往会被拒绝(其他系统常不专业地认为只有依靠接地模块等的“降阻”产品才能顺利降阻)。事实上,目前变电站接地中多已禁止使用接地模块了。

除变电站之外,大多接地工程项目负责人则无需承担相应责任,故而他们也多半搞不清1Ω、2Ω的接地电阻要求值是什么概念,也搞不清如何才能达到相应值。至于别人做好的接地工程是否满足要求,他们也同样不知道,他们一般最关心的就是接地工程的投资费用。

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他们所提要求常常不着边际,谁也不可能真正做到。譬如:

•本章15.1节中所介绍的综合地网,电阻率超过500Ω·m,要想降至1Ω是不现实的。尤其是费用预算不足10万元且半山腰地理面积又非常有限时,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做到。

•本章15.2节中所介绍的2Ω的接地电阻值要求就更不现实。在高阻区,电力集团常须投资2万才能降至25Ω。如果要降至2Ω,费用至少要达到25万才行,这还不算屏蔽和有效长度。

面对上述谁也可能真正满足接地电阻值要求的工程,负责、较真的工程单位只能选择放弃,不放弃的是那些懂得相应决策人心意并敢于弄虚作假的单位:

•本章15.1节中的承包方事前根本未测量土壤电阻率值,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降至1Ω。他们所能知道的也只是此次工程的发生费用,便以此拿下工程,并将其中的大部分买了几无作用的降阻产品,以赚取数万差价。

•本章15.2节中的工程公司在承接相应接地工程之前同样未勘测土壤电阻率值,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降至2Ω。他们所知道的就是有利可图,其中一家极不负责,乱做一气,每个基站净赚6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