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实意义

二、现实意义

受地理区位、历史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经济与贸易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严重滞后,造成了对外贸易发展“东快西慢,东高西低”的极不平衡的整体格局。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强调内陆地区的全面对外开放,为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热情和需求。加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带来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中西部地区实际的对外贸易总量正在不断增长。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需求、对外贸易流量的流通需求,使原本阻碍内陆地区发展的国际物流通道的缺乏矛盾变得愈加凸显,因此,构建高效畅通的服务于内陆地区对外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迫在眉睫,同时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在沿海港口争夺内陆腹地资源和内地对外开放需求双重作用下快速建设与扩张的无水港资源,其本身功能和特性应该具备为内陆地区连通国际物流通道,为沿海地区提高内陆货源集聚和运输效率提高的作用未能很好发挥。我国无水港各自为政的重复建设、盲目无序的竞争、缺乏整体规划的运营,导致当前我国无水港的功能单一、规模较小,衔接不畅、货源吸引困难,运行成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和资源浪费。本书基于无水港的内陆地区跨境物流网络的研究,有利于实现对现有无水港资源的功能定位与系统规划,构建层次分明、干支分明的无水港层次体系,实现无水港资源在国际物流网络中的有效衔接与融合,对于无水港的高效运行、集疏运物流枢纽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另外,对于我国沿海港口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沿海港口均属腹地型港口,当前港口发展已进入区域化发展阶段,港口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所属腹地资源的竞争。内陆与港口的连接效率对港口竞争力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Ferrari et al.,2011)。基于无水港的内陆地区跨境物流网络研究,有助于实现沿海港口对无水港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吸引与稳定腹地货流,同时利用无水港高效的集疏运能力提升与内陆地区的连接效率,对于提高港口货物吞吐量和港口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