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港发展主体与原因

四、内陆港发展主体与原因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上就开始了无水港建设,截至2005年,欧洲约有200个无水港,最早的是海斯特无水港,建于1988年;美国约有370个无水港;亚洲地区约有100个无水港,其中最早的巴基斯坦拉合尔无水港建于1973年。从建设主体来看,国际上无水港的投资建设主体有多种类型,包括各级政府部门、港务当局、货运公司等。表2-3给出了国际上较有代表性的无水港及其投资主体(杨静蕾,2010)。Haralambides和Gujar(2011)对印度无水港的投资与管理部门、定价政策以及公私合作的机会进行了分析。而Nguyen和Notteboom(2016)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的无水港由沿海港口驱动建设的无水港比较多,而在发展中国家由内陆地区驱动建设的无水港比较多。

表2-3 国外部分无水港投建主体

我国的无水港建设起始于2000年之后,在沿海港口对内陆资源竞争加剧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需求扩大的双重作用下快速发展(封学军等,2013),截至目前,我国无水港的数量已经达到136个,并且仍在快速扩张之中。与国外无水港发展类似,投建主体也主要分为沿海港口、地方政府、企业集团等三大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沿海港口集团主导建设、地方政府主导建设,或者沿海港口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

我国无水港出现较晚,但发展较快,是与无水港在我国发展的原因,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直接相关的。总结来看,我国无水港的发展原因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