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BIM的发展历史
根据记载,最早关于BIM的概念是一个叫建筑描述系统(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的工作原型。它是由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建筑与计算机专业的查克·伊斯特曼(Chuck Eastman)博士在1975年发表于《AIA杂志》(现已停刊)上的一个概念:建筑信息模型包含了不同专业的所有的信息、功能要求和性能,是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包括在设计过程、施工过程、运营管理过程的信息全部整合的一个模型。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欧洲,特别是在英国,类似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也在同时进行着。在20世纪80年代初,此项方法途径在美国通常被称为建筑产品模型(Building Product Model);而在欧洲,尤其是在芬兰,它被称为产品信息模型(Product Information Model)。(这两个词组中的“产品”一词都是被用来区别于“过程”模型的。)所以,将“建筑产品模型”与“产品信息模型”综合起来就产生了“建筑信息模型”这一词组。
1986年,罗伯特·艾什(Robert Aish)在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第一次使用“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一词,他在这篇论文中描述了今天我们所知的BIM论点和实施的相关技术,并在该论文中应用RUCAPS建筑模型系统分析了一个案例来表达他的概念。
从20世纪70年代一直到90年代初,尽管当时全球主要绘图工作站研发制造商DEC、SGI、SUN、HP、IBIM等都致力于硬件上开发建筑计算机辅助绘图、设计与仿真系统,但碍于硬件成本过高、软件功能不足、计算机16位CPU内存不足以及绘图运算处理效能低等因素,全球建筑产业使用计算机仿真建筑建造只能作为实验室研究对象,很难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建筑生命周期的深入理解,BIM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前进。自2002年BIM这一方法和理念被提出并推广之后,BIM技术变革风潮便在全球范围内席卷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