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 基础信息管理

4.4.1 基础信息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预算范围内将大量物资、设备、人力、资金、信息和众多参建单位组织在一起,按计划组织作业,达成项目目标。管理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从项目实施的目标出发,对项目范围、组织、时间、成本、合同等各种项目管理要素进行综合规划,全面构思、规划设计、慎重选择合理可行的项目管理方式,形成正确决策和高效工作的模式。

管理规划首先要建立起各业务条线协同的机制和基础,在此基础上设置管理目标。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策划从项目组织规划、项目工作分解、成本科目、项目资源、统计期间等几个方面,帮助企业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协同的基础与控制体系。该体系可以结合现有的企业管理和业务管理模式,贯穿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管理控制。

通过管理规划为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性、规范化的业务数据标准,以供公司范围内各个项目引用,从而保证各项目基于同一标准,实现各项目级的横向比较、纵向汇总与分析等。

基础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最为基础也最为关键的一环。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在基础系统上遵循“小前端大后台”的设计理念。

总部是各种标准建立的集中地,是大后台。项目经理部则引用总部已经建立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是小前端,如图4-4-2所示。

4.4.1.1 资源清单(RBS)

系统实现资源的分类管理,建立企业级的资源编码体系,包括人工、材料、设备等,供各分子公司、项目经理部引用。资源编码可根据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的需要进行调整。

图4-4-2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规划

4.4.1.2 企业标准工作分解结构(WBS)

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分解,细化管理精度,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明确成本的核算对象,便于实施和控制实际工作。例如我们可以将项目分解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等,这样就能够针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等单独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4.4.1.3 企业级成本科目(CA)

与会计科目类似,成本科目是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维度,项目成本科目,是在企业分配给项目经理部的成本科目基础上,项目经理部根据自身管理要求,扩充细化而成,作为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

施工项目成本是指建筑业企业在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即某施工项目在施工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总和,包括所消耗的主、辅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施工机械台班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以及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工程处)一级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施工项目成本是建筑业企业的产品成本,亦称工程成本,一般以项目的单位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通过各单位工程成本核算的综合来反映施工项目成本。按生产费用计入成本的方法来划分,施工项目成本可以分为:

(1)直接成本,是指直接耗用于并能直接计入工程对象的费用。

(2)间接成本,是指非直接用于也无法直接计入工程对象,但为进行工程施工所必须发生的费用。

4.4.1.4 企业定额

企业定额或称为企业指标,是施工企业在正常条件下,根据自身的技术专长、施工设施配备情况、材料来源渠道及管理水平等所规定的为完成单位工程实体所消耗的各种人工、机械、材料和其他费用的标准。它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技术水准和经营水准,是企业确定工程成本和投标报价的依据。

企业定额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成本结构预测。建立企业指标库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经营管理水平。

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定额管理将定额分为直接工程费定额、措施费定额以及间接费定额。直接工程费定额又可为四类——消耗量指标、经营指标、费用指标和综合指标,可以适应自营、分包等不同模式编制成本和资源预算的要求。企业可以参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或所属主管部委的相关指引,结合企业自身的要求,建立企业指标体系。

在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指标中,指标的管理分量和价两个部分:在量的方面,系统可以根据已完工项目统计,建立和优化企业各类企业指标水平;在价的方面,系统可以根据采购、租赁、分包、招标等业务历史数据,提取资源历史成交数据和供应商的历史报价,根据企业价格管理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发布企业内部指导价,其基本业务逻辑如图4-4-3所示:

图4-4-3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业务逻辑框图

工程项目管理指标管理,能够管理同一指标不同管理模式和技术方案下的消耗量和价格水平数据,更加灵活、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