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项目应用BIM技术方案要求与实施策划
1.6.2.1 招标文件的技术标准和要求(BIM部分)
(1)总体要求:本项目应将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于设计及施工全过程,并在项目移交时一并移交BIM成果用于后期运维管理。
(2)BIM应用要求:根据建设主管部门要求,本项目须按照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以及工业化、装配式建设要求进行设计。BIM 技术应用应持续项目全过程,即从项目方案设计至实施完成,包含项目全专业,并提交供运维使用的BIM成果。BIM 技术应用应采用主流设计平台,确保后期成果资料的有效传递,同时应满足如下要求。
①应保证BIM技术平台、模型文件格式等与发包人、总体设计单位的要求一致或兼容。
②应保证BIM模型交付的准确性。
③交付的BIM模型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应有效传递。
④交付的BIM模型应满足设计各阶段、各专业模型等级的深度。
⑤交付物中BIM模型和与之对应的信息表格和相关文件共同表达的内容深度,应符合现行《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要求。
⑥交付物中图纸和信息表格宜由BIM模型生成。
⑦交付物中的信息表格内容应与BIM模型中的信息一致。
⑧交付的BIM模型建模坐标应与真实工程坐标一致。一些分区模型、构件模型未采用真实坐标时,宜采用原点(0,0,0)作为特征点,并在工程使用周期内不得变动。
⑨勘察工作应提交既有管线探查成果的三维模型,以确保交付物BIM模型中包含既有管线信息(包含但不限于管线坐标、种类、管径、高程等信息)。
⑩基坑支护设计应提交相应三维模型,确保交付物BIM模型与设计信息一致。
⑪交付的BIM模型应与前期的倾斜摄影成果形成有效的融合,应体现项目修建前后沿线道路变化信息,以及所在区位的城市形态信息(包含但不限于城市建设及非建设信息、绿地信息、红线信息、周边主要路网信息)。
⑫满足建设单位及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
⑬满足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及规定的要求。
1.6.2.2 本项目拟响应的内容及达到的效果
运用BIM技术可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在设计施工全过程中对方案设计、深化设计、施工工艺、工程进度、施工组织及协调配合方面高质量运用BIM技术进行模拟管理,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由2D向3D~5D发展,可提高本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工程管理工作效率,最终形成包含本工程全生命周期施工管理数字化信息的模型,并与各个信息化子系统有机结合、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相互融合,能有效指导、指挥建设与运营各个阶段的工作。
(1)BIM与现代测绘技术有效结合,通过BIM模型与无人机倾斜影像、机载激光点云数据、正射影像资料的结合,真实高效地反映出项目位置原有的结构物与新建结构物关系,有力地解决传统工程建设面临的难题。
(2)BIM模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设计方案及与周边构筑物的位置关系,避免设计方案与已有构筑物之间的冲突,对方案的可行性起到关键作用。
(3)BIM三维设计可优化传统二维设计空间结构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效地提高设计质量,并且确保设计方案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4)关键工点的设计方案,采用BIM技术进行多方案对比研究,进行车流、视距、净高等分析,为方案的比选提供参考,减少方案比选时交流沟通的困难,直观地表现出每一个方案的优缺点。
(5)利用BIM技术可以在关键、复杂的方案中结合实景地理信息,综合比较,选择最优布设方案。
(6)利用BIM与实景模型、VR等技术相融合,极大地发挥先进技术的组合效应,相关方可在虚拟的“真实环境”中讨论方案,有利于方案沟通和决策。
(7)开发项目全寿命周期BIM管理系统,制定从设计、施工、验收到运维各个阶段的数据格式、标准,建立各个单项工程数据模型,赋予各个模型各个阶段的图纸、施工与养护数据,为智慧化运维、预防性养护提供系统、完整的数据共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