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方案研究阶段BIM技术应用目标
2.1.2.1 推荐方案BIM技术应用主要目标
完成本项目推荐方案的BIM模型,模型能够提供包含场地、道路、桥梁、立交、服务区、涵洞及交通安全设施等三维可视化模型。模型相较于初步设计阶段模型具有更高精度,上述所有工程的几何信息等数据信息、项目的真实地理坐标系,能够360°任意旋转查看。具体要求如下:
1.场地
现有场地模型包含用地红线、现状地形、既有建(构)筑物(如铁路、地铁和周边建筑等)等简单几何形体表达。设计场地模型包含设计地形、新(改)建工程和设施等,与现有场地的关系,能够提供可视化的模拟分析数据。
2.道路
道路模型包含平纵横断面信息(道路超高等)、路面结构(结构组成及厚度等信息)、路基及边坡防护工程(路基处理和边坡坡率等)、排水工程(边沟等)、防护工程(挡土墙等)等模型,模型具有工程属性等信息。
3.桥梁
桥梁模型包含主线桥梁、分离式天桥、渡槽等项目区所有桥梁工程。具体模型表述为桥梁上部结构的细部,墩柱、桥台及基础的细部构造,桥梁附属结构细部构造。模型应具有桥梁主要结构控制尺寸(桥梁全长、跨度、桥宽等)、各主要部位的标高(基础顶、墩台顶及道路设计中心线等部位)、除预应力钢束外的钢筋工程(钢筋工程可选取某一个互通式立交的桥梁下部结构配筋进行试点应用)等属性信息。
4.立交
立交模型包含互通式立交和分离式立交模型。模型应符合上述道路和桥梁模型要求,此外还应包含立交的详细尺寸、排水及渠化方式等立交模型信息。
5.涵洞
涵洞模型包含车行通道、人行通道、排水涵洞等项目区所有涵洞工程,具体模型表述为涵洞的类型、轮廓尺寸及总体布置等工程信息。可选取某一互通立交范围内的涵洞作为涵洞钢筋工程应用试点。
6.交通安全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模型包含设计工程中承担的交通安全设计内容及沿线其他设施(如道路标线、标志标牌及照明监控设施等),在初步设计BIM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各构件的属性信息(如详细的几何尺寸等信息)。
2.1.2.2 比选方案阶段BIM技术应用主要目标
根据需求对比选方案进行BIM模型建立,具体要求如下:
1.道路
道路模型包含平纵横断面信息、简单路面结构、路基及边坡等模型,模型具有工程属性等信息,如图2-1-1、图2-1-2所示。
图2-1-1 雅康高速公路止点段路线BIM模型
图2-1-2 四川巴陕高速公路边坡景观工程
2.桥 梁
桥梁模型包含所有桥梁工程。具体模型表述为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几何构造。模型应具有桥梁主要结构控制尺寸(桥梁全长、跨度、桥宽等)、各主要部位的标高(基础顶、墩台顶及道路设计中心线等部位)等属性信息,如图2-1-3所示。
图2-1-3 汶马高速公路克枯钢桁梁特大桥(含互通桥梁总长3.7 km)
3.隧 道
隧道模型包含洞身、洞口、路面、通风通道、车行及人行横通道。模型应具有隧道主要结构控制尺寸(全长、跨度、宽宽等),各主要部位的标高、机电设施布置、钢筋与预埋管线、强电与弱电电缆等属性信息,如图2-1-4所示。
图2-1-4 雅康高速公路隧道景观工程
4.立 交
立交模型包含互通式立交和分离式立交模型。模型应符合上述道路和桥梁模型要求,此外还应包含立交的几何尺寸等立交模型信息,如图2-1-5所示。
图2-1-5 汶马高速公路汶川枢纽互通BIM设计方案
5.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模型包括交通安全设施和机电设计及沿线其他设施,如房建、收费棚、消防救援、道路标线、标志标牌等,如图2-1-6所示。
图2-1-6 成都某路口交通安全设施布置
2.1.2.3 三维实景模型
对比选方案和推荐方案进行无人机航拍或激光扫描来生成三维实景模型。通过实景模型与BIM模型的结合真实高效地反映出项目位置原有的结构物与新建结构物关系,方便解决传统工程面临的难题,并且可以通过不同方案的BIM与实际环境的结合来展现出方案之间的优势。推荐对红色两侧的区域进行航拍或激光扫描(具体航拍面积需依据实际项目需要和预算综合考虑),生成原设计方案与推荐方案的BIM漫游视频,通过三维可视化的不同角度展现两个不同方案之间的效果对比,如图2-1-7所示。
图2-1-7 航拍实景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