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BIM的自身优势
1.6.3.1 沟通平台可视化
BIM的可视化将传统的二维模型转变为三维模型,将传统图纸上的线转化为三维空间的构件,可以清楚地展示项目的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我们可及时发现设计错误,提高设计效率,使各方不再想象建筑,可以直观地看到建筑,更加清晰地表达建筑信息,方便沟通,减少建筑在设计、施工、运维过程中的沟通障碍,减少因错误理解造成的施工错误,减少返工,降低成本。
1.6.3.2 平台可协调
工程项目在设计时,往往由于各专业顾问之间的沟通不到位,而出现各专业系统的碰撞问题,例如建筑与结构的梁柱位置、结构与机电的开孔出梁等。像这样的碰撞问题的协调解决就只能在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解决吗?不是,透过BIM的协同平台就可以提前处理问题,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就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是BIM技术在设计中的避误能力,也是BIM协调性的体现。在深化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可进行碰撞检查,发现构件布置不当的地方,并进行修改协调建筑各构件布置,避免设计中出现的错误,提高设计质量。
1.6.3.3 计算机仿真性
可以通过BIM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项目进行模拟试验,例如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对于招标、投标及施工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基于3D模型的时间控制),可进行流程模拟、空间规划、成本分析、冲突检查、设施维护、数量估算、资源分配等工作。依工程需求目的的不同而执行不同的作业,需求不同时,模型与信息自然就不一样。在确定目的与需求后,建筑师即可开始建立初步模型,待制定建筑与结构模型后,再交由电气与机械工程师进行MEP(Mechanical,Electrical & Plumbing,机械、电气和管道)模型的建置,经会议确定分工及其流程后,各专业工程师即可自行进行BIM模型建置工作。完成各BIM模型经整合后,依靠专业人员的判断与沟通协调,即可检测模型彼此间发生重叠之处。同时还可以进行5D模拟(基于4D模型的造价控制),从而实现成本控制。还可以针对地震时人员逃生及消防人员疏散等进行逃生模拟演练。
1.6.3.4 模型可优化性
BIM平台构建起来的信息模型,均是可优化的。优化受三项因素制约:信息、复杂程度和时间。没有准确的信息得不出合理的优化结果,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实际存在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复杂到一定程度,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无法掌握所有的信息,必须借助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设备。现代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大多超过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极限,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BIM模型的优化有两点方向:
(1)项目方案优化:通过5D模拟,将设计和投资回报分析结合起来,实时计算出造价的变化,同时设计和保留多个设计方案,便于建设单位选择更好的设计方案。管线综合也是优化性的表现,通过管线综合可以减少设计错误,实现管线合理布置。
(2)特殊项目的优化:幕墙、屋顶、大空间的异型设计,这些异型设计施工难度大和施工问题多的地方,进行优化后可以带来显著的工期和造价改进。
1.6.3.5 输出种类多样性
设计单位除了要实现项目可视化外,常会遇到业主需要建筑模拟效果图的要求,但是效果图需花相当多的时间制作或外包给专业团队进行制作,并不是通过模型自动生成的。而BIM平台下的信息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将信息导出为多种形式。例如,为方便将图纸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批,BIM技术的又一特点——可出图性得以展现,BIM技术相关软件可出具传统的二维图纸、管线布置图、碰撞检查图、建议改进方案等,使二维图纸和三维模型很好地衔接起来。同时,也可以将模型中非图形数据信息以报告的形式输出,如设备表、构件统计表、工程量清单、成本分析等。无论对模型中的什么信息进行修改,都可在报告中即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另外,BIM技术相关软件之间有信息接口,可以方便地将模型导入其他软件,避免了重复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