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现代陶艺

三、现代陶艺

现代陶艺与传统的陶瓷艺术都属于陶瓷材质的艺术类别。“陶艺”一词首次出现于1932年成立的“日本陶艺协会”的名称中。“陶艺”(Ceramics或Ceramic Art)广义上是“陶瓷艺术”一词的简称;狭义上则特指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具有现代艺术内涵的陶瓷艺术作品。该类陶瓷艺术作品具备艺术性、个性和创新性等特征[28]。现代陶艺在日本和美国都得到充分发展,但存在差异。

1961年美国艺术记者罗丝·斯里夫卡(Rose Slivka)在杂志《工艺地平线》(Craft Horizons)上发表论文“The New Ceramic Presence”,指出这场新陶艺运动中的艺术家们倾向于创作的抽象,他们将色彩、造型、材质以及大小等雕塑艺术的审美标准运用到创作活动之中,打破了传统陶瓷功能性的形式;抽象表现主义为新陶艺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9],这是对于美国奥蒂斯陶艺运动的最早描述。其中提到的New Ceramic,其实就是现代陶艺。该文认为,现代陶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现当代具备一定艺术修养和工艺技术水平的艺术家们基于兴趣、情感等因素,以泥土为主要材质,自觉借用“泥”、“釉”、“火”等特有的语言,表达理想、情感、观念。该艺术形式具备一定的先锋性,且多采用自由手法创作,形式上不拘泥于现有材料或技术,善于探索新的表现路径,带有一定的实验色彩。另外,Welch.Adam 在“The Ceramic Sphere:Newer Ceramics Criticism and the Expanding Field”中提到,现代陶艺是在打破传统陶瓷实用功能基础上,侧重于对材料与创作内容的探索和对社会历史提出主观性的展现[30]

似乎是在同时期,日本也掀起了一场陶艺革命。日本现代陶艺的观念认为,以使用为目的的器物是现代陶艺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纯艺术创作和观念主导的纤维陶艺同样属于现代陶艺[31]。这里,器物性的传统形式陶艺也视为生活陶艺的一部分,其产生背景是赤土社成立、民艺和古典陶瓷的复兴。以使用为目的的器物创作活动正是现代陶艺的一部分。日本生活陶艺将生活中的艺术和现代设计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不仅是对当时所谓近代工业陶瓷制品的反叛,也是对传统陶瓷手工艺的颂扬。

关于现代陶艺的具体内容,美国和日本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现代陶艺的概念相对单纯,就是纯艺术创作,其创作手法、理念、思想等与当代艺术相似,并多以陶瓷雕塑、装置艺术为表现形式,且善于通过对其他材质的综合运用形成陶艺创作。其中,以生活器皿为原型的陶艺作品,多是基于器皿基本造型,进行放大、夸张、叠加、变形等构成创作主体造型,进而完成艺术创作;而日本的现代陶艺概念,既包括具有雕塑性、综合性的当代前卫艺术创作,也包括具有实用功能的器物性创作。值得注意的是,以生活器皿为原型进行现代陶艺创作,日本对其器皿的功能性、适用性保留较为完好,借鉴一定的艺术创作手法丰富器皿艺术创作,这与日本民艺运动和“陶艺热”推崇手工工艺息息相关。

美国和日本关于现代陶艺的概念界定和创作实践,均对中国现代陶艺概念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如1988年,袁运甫在评论杜宏宇(时为中央工艺美院装饰壁画系讲师)的作品《力的两次通过》[32]时提出:现代陶艺是从传统的陶瓷产品中发展出来的独立艺术形式……这种“独立”强调了现代陶艺与传统陶瓷艺术的分立。现代陶艺首先是为了表现艺术家对于历史和世界的主观感受,抛弃了传统陶艺延续的各种创作框架。但对于现代陶艺和传统陶瓷技艺之间的关系,日本陶艺家的理解是陶艺家要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才可自称走向成熟阶段,没有传统工艺的实践,基于经验的和综合的甚至更高层次的思考也就无从谈起[33]。1989年,剑谷在《美术》杂志上撰文指出:所谓现代陶艺是有别于传统陶艺而言的,它体现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比较具有现代科技成就……这种艺术也称之为土和火的造型艺术,是水、土、火、釉、形与人所构成的年轻而富有潜力的艺术[34]。另外,陶艺家周国桢提出:现代陶艺是现代文人参与用现代艺术观念来表现一切纯精神和情感的、个性化很强的纯手工原作陶艺……[35]陶艺家陈淞贤认为:现代陶艺接受了现代艺术这种逆反的创新观念,所以陶艺家必须首先从传统陶艺的原有精神行为模式中解脱出来,重新认识材料,认识现代人的精神需要,这是跨入现代陶艺创作的重要前提[36]。杨永善教授在看待现代陶艺和传统陶瓷艺术的关系时,认为现代陶艺继承的不仅是传统陶瓷的技艺,也包括传统陶瓷理念之上的创新,当然,这种创新是非常大胆和多方位的[37]。陶艺家朱乐耕教授认为: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主要区别在于创作观念的不同,前卫派陶艺与现代绘画、现代雕塑同样都是属于现代美术的一种,是脱离实用将艺术根源还原于泥土的;民艺派则是继承传统陶瓷艺术的技艺,通过实用捕捉到工艺最原始的状态;两者只是在“实用”上产生了分歧,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38]。左正尧老师在《超越泥性》中进一步精确了现代陶艺的范畴:现代陶艺并非泛指现当代所有的陶瓷艺术,而是在一种艺术追求上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相对独立性,以陶瓷为媒材进行实验探索的艺术样式[39]

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对现代陶艺的研究很难避开关于生活陶艺的讨论。生活陶艺属于现代陶艺的范畴,但绝不等同于现代陶艺。生活陶艺作为现代陶艺出现后产生的一个分支,同样可以进入当代艺术的范畴。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中国,对现代陶艺的界定,都包括个性、审美价值观、非产量化等词语,均认为现代陶艺是以表现感情为宗旨,提倡创作个性化、情感化,是大胆创新的、前卫的、观念的艺术创作形式。至于生活陶艺,虽然满足现代陶艺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是个性化的、审美思想的表达,但必须以服从实用价值功用为基础,是功能设计的理智和艺术创作情感的结合。所以,对现代陶艺的判断标准不适合对生活陶艺所有属性的判断分析,也就是说把生活陶艺最终定义为一种艺术品创作是片面的。其原因是放大了生活陶艺的文化思想与艺术审美性,而忽略了生活陶艺其实用的本质属性。

生活陶艺是日用陶瓷的一部分,比如有人就认为日用陶瓷的个性化设计或审美性研究其范围就是生活陶艺。工业化生产下的产业陶瓷同样可以具有审美性和个性化设计,只是生活陶艺的审美性和个性化设计所包含的内容与产业化日用陶瓷不同。所以,是否属于个性化设计和是否具有审美性,并非是将生活陶艺从日用陶瓷大范围内区分出来的标准,而应该是以生产制作的方式作为标准。生产方式采用机械化加工的,属于产业化日用陶瓷;生产方式是由手工创作参与的或体现某种工艺呈现结果的,才有可能属于生活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