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饰的表现上
中国的一些陶艺家仍然坚持艺术创作,不应该离开自己的文化传统,不应该仅仅追赶西方现代美术和现代陶艺中新奇的表达,而应该与传统相融合,加强对传统陶瓷器皿的延续性创作。那么,在陶瓷装饰上,制作工艺的复杂工序仍可被保留,如传统的釉上、釉下绘画装饰工艺,以及对釉色温润、质朴的表达技法等。当然,除了对装饰工艺的探索外,装饰上更多的是对创作情感的表现,而这基本是对中国传统情感形式和哲学思想的反映。从审美价值观念上来看,庄子崇尚自然去雕饰的朴实无华,不仅切进了艺术把握世界的理想境界,也寄托了庄子对美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追求是一种得乎自然又超越自然的审美体验,成为影响中国传统造物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郑宁先生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生活陶艺的创作,善于运用具有中国元素的符号进行绘画装饰。以元素化意象,以自然之物开阔审美视野,体现了自然、意象之美。郑宁先生表示:我的世界属于传统。真正的美产生于由自然而发时,我希望我的作品具有传统的精神,又具有当代的意识,还具有自然而朴素的情感。作品通过富于装饰趣味的写实性纹样的重新构成,既体现了鲜明的形式美和当代装饰美,又饱含了浓厚的中国文人山水之自然情怀(图3-19)。如白明在1991年创作的生活陶艺笔海,装饰上虽是以中国最为传统的山水、花鸟为题材,但是注重民间艺术中对色彩的运用。这里面的鲜亮是热闹的,色彩是倾向于主观表现的、对比是强烈的,对色彩的重新组合也形成了装饰中独特的魅力(图3-20)。宁钢先生1991年创作的陶瓷小碗,以传统陶瓷“正德碗”为原型,装饰上以抽象水墨予以表达。虽然装饰上已经没有了具象的樵夫渔夫、小舟风帆,但整体上总能嗅到中国的乡居生活,这样就包含了中国传统表现中与自然山水的往来。
图3-19 郑宁 生活陶艺作品(20世纪90年代)
图3-20 白明 陶瓷产品设计(20世纪90年代)
图3-21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20世纪90年代)
图3-22 张玉新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作品(20世纪80年代)
当然,该阶段也出现了利用中国传统绘画装饰进行体裁、形式上变化的生活陶艺。原因是该时期西方思想得到了中国陶艺家的认同,如“抽象表现主义”和“行为画派”等,这些艺术潮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的强烈装饰性易于运用在生活陶艺的创作中。图3-20白明先生的生活陶艺小碗,装饰上运用了传统青花装饰,但是进行了前卫观念性的抽象表达,把中国文化的内涵通过符号来体现。又图3-21,这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2年毕业生作品展中的生活陶艺品小杯,运用中国绘画形式进行京剧人物的重新装饰构成,虽然体裁是中国传统的,但具体的构成和绘画手法明显受到了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体现了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强烈的艺术情感。
此外,该阶段生活陶艺品在釉色装饰上表现得相对单一,更多的是运用已有釉色和较为固定的形式进行统一装饰,继承了民间造物中以深沉的情感审视行为的标准,表现为“惜物”的观念。因为民间造物极少出现纯粹为装饰目的的结构,一个装米的瓷缸可以通体为朴素的青黑釉,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图3-22 花钵里外满施釉,外壁施釉较厚开片较大,形成冰裂纹;内壁施釉薄开片细小而密集,形成一种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即百圾碎。而这更多的是对传统青釉的装饰审美继承,更是对青色之美、装饰之朴素的赞美。又图3-23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6届毕业生郑念军的生活陶艺花插,保留拉坯后留下的手工痕迹,并通体施以黑釉装饰,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装饰。民间造物是以实用为本,但不否定其他附丽装饰的使用,因为造物与造美很难截然分离。民间造物的过程就是造美的过程,只是这种美更为宁静更为内隐。
中国传统陶瓷工艺造物十分注重物的人伦性和社会意义,并将此作为美与丑的区分标准,这种审美标准反映了中国文化对人伦道德的一种推崇。该阶段,生活陶艺创作虽然借鉴了传统陶瓷装饰工艺技法,但是与传统陶瓷造物装饰不同的是,艺术家是利用装饰突显主观创造意识,以此为基础打破传统装饰审美法则,在装饰层面进行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