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始终是生活陶艺创作的文化诉求

二、工艺始终是生活陶艺创作的文化诉求

首先,对工艺的提倡是继承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提高民众普遍审美的诉求之一。我们知道,当代生活陶艺与以往的手工生活陶瓷所占的使用市场不同。当前时期,生活陶艺除了使用需求之外,能够很好地引领或表达大众的精神作用,逐渐地或间接地参与(消费)生活陶艺的手工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消费。越来越多的群体参与到生活陶艺的手工生产过程中,陶艺工作室、陶艺夏令营、陶吧等艺术群落的出现就是鲜活的例证。参与其中的人,大多来自不同专业,仅仅是因为对陶瓷感兴趣。他们把学习了解和手工参与当成一种兴趣爱好,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消费形式。生活陶艺的手工性,不仅构成产品生产优势,还促成建构一种渐趋主流的消费方式。

其次,对工艺的提倡是对传统工艺的生产性继承,与工业化产品互为补充。生活陶艺中的使用功能性,一直与生活消费联系在一起,易于形成创意产业。其中的手工生产,具有与大机器工业社会文明下生产同样的特殊性,可以作为工业社会生产中的补充,用来满足人们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的诉求,也成为工业社会文明中一抹难得的人文资源风景。本着融合大众形成创意产业的发展,关于生活陶艺,就现状来说,已经逐步形成了手工生产及其商品价值的平衡关系,已经认识到了建立熟练的技术与体系的必要性,并且正在形成较为合理的经济结构,如标准价格、流通网络等。

当然,对工艺的提倡最终能够在生产与生活中利于形成人的全面性发展。在全面生产的过程中,不论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人都是生产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哲学人类解放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在“异化劳动”的批判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论断,是以生产“完整人”为核心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人的哲学解放论中劳动人文意义的一种强调,无疑是对人在现实劳动中生存状态的重视。

赞美工艺不是对过去的反复,不是对机器的否定,更不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下取得成果的质疑,而是为了在这个现代化的发展中找到我们的本土性,找到手工跨时代的生存法则。传统与现代未必对立,手工与机械未必对立,我们在机械化、工业化高速建设的今天无须摧毁我们的传统文化,包括完全抛弃手工的工艺创造。这样,我们的人文资源才能得以整体保留,人性才能得到整体发展,文化生存的大语境才能得到整体保护。我们在认同机械化、高科技文明创造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传统工艺所具有的机械化无法代替的设计创造优势,应该把此优势转化为社会发展的新资源,实现手工文化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