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研究形成态势
二十世纪90年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推行以及高校陶艺教育的改革,推动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工艺美术创作更加全面当代化,对其的保护也更加系统化。如2005年由南京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五所艺术类院校共同举办的“中国现代手工学院展暨学术研讨会”上,诸多作品和学术观点都映射出对中国现代手工艺发展现状的思考和探索。其中日本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为该阶段中国传统手工艺提供了很多研究范式和实践借鉴。关于传统手工陶瓷产区的研究也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大量的田野考察工作开始出现。二十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手工艺的研究基本关注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对手工艺概念的分析和界定,第二是探讨手工艺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第三是手工艺生产与机械生产的问题。
(1)对手工艺概念的分析
中国历史上工艺美术的重要本质特点是运用手工的生产,因而传统的工艺美术实际属于一种手工工艺美术,常简称为“手工艺”[5]。工艺的本质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是将原料加工成物品的技术活动,其次是专指在造物过程中的艺术加工活动[6]。另外,手工艺术与“手工艺生产”性质不同,手工为主的工艺美术(手工艺)它是应用美术,和人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特点是在制造过程中有随机应变的意匠经营能力,拥有敏锐的目力和高度的手工技巧[7]。
1993年,在《新手工艺论——兼评中国当代新手工艺创作》一文中,吕品田先生提出现代背景下手工艺艺术创作形态与现代艺术创作的关系,随后界定了“新手工艺术”的概念。1995年,在《手工艺美术在工业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一文中,袁熙场提出了手工艺美术的概念,并尝试将其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概念进行区分,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2002年,在《手工艺的现代演化与形态呈现》中,郞烈炎先生梳理了现代手工艺的发展历史,并总结出现代手工艺的基本特点是本体语言、原创性和纯化的艺术特征。以上观点都表明了现代手工艺与传统手工艺存在本质的区别。2008年在南京举办的非匠:中国当代手工艺展正式运用了中国当代手工艺这一称谓。而对于手工艺领域来说,“当代手工艺”的成熟概念和普及认知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无论是运用手工艺术还是手工艺来描述此类艺术形态都处于探索阶段。
(2)手工艺与材料的问题
柳宗悦先生给“民艺”下的定义对我国学术界关于手工艺与材料的关系探究影响较深。柳宗悦表示,工艺源于大自然所给予的材料,没有材料就无工艺可言。地方特色也体现了工艺之美,对材料的忽视也就是对工艺之美的忽视。吕金泉先生沿袭了柳宗悦关于手工艺对材料的重视以及提倡工艺之美的理念,论述了手工艺和原料之间的关系,认为手工艺是材料在转化为器物过程中的必要手段,材料是手工艺得以发挥的必要载体。陶瓷手工艺人运用专业的工艺技能把陶瓷原料转化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器物。同时,该阶段器物兼具了使用功能和文化思想。因此,手工艺的施展过程不仅是器物功能实现的过程,还是增添文化思想成分的过程,为文化思想的融入充当媒介。徐艺乙也表示在各种传统手工艺的实践过程中,具体的工艺技术手段需要充分把握材料的物理特性,而在制作各类用途殊异的器物时,则需要充分了解不同材料的物性。灵活运用材料的物理和物性的知识,才能使传统手工艺及其产品完全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生活需求。如民间陶瓷的地域风格与各地不同原料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陶瓷的民间性体现在陶瓷原料、手工艺技法、生产方式和陶瓷产地居民生活习惯的地域性,还表现为陶瓷器物独有的传统民间艺术特征[8]。
根据该阶段对手工艺的重视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手工产品的表现形式受到其所处的物质环境的显著影响。手工制品的生产动机起源于人对其功能性的需求,其次产地具备的生产原料和工艺是必备的物质实现条件。而当三种因素在各地域间的存在状况不同时,产生的陶瓷制品就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形成多彩的手工艺形态。继承和保护民间各地的传统手工艺是建立和完善中国手工艺研究的重要基础。民间手工艺的工艺技术积累,材料的认知和应用能够对当代手工艺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物质需求的满足提供支持。
(3)传统手工艺与大工业生产问题
在现代社会的文化和经济环境当中,大工业生产和手工艺生产共同构成了完整丰富的现代生活。两者共同拉动产品制造和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又对文化建设输送独特价值[9]。手工艺开展的过程是技能经验积累的过程,另外也带动了手工艺行业从业者的生产管理、产品开发与销售等经验的积累。这种独特的知识系统对于其他领域具有操作的共通性和借鉴价值[10]。尤其是在当今大众文化逐渐向“小众”和“分众”转移的情况下,手工艺生产的知识系统更突显其借鉴价值。而手工的价值将在现代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传统的手工艺系统将继续启发现代艺术创作和促进新的经济模式的发展。
被现代主义抛弃的手工艺传统,在现代主义走到极端时绝处逢生。后现代主义设计从重工业中脱离出来,使之形成不再跟随机器为基础的风格。从传统工艺中吸取语言,弥补极端功能主义所缺乏的对人文的追求[11]。手工艺不同于现代机械工艺,手对器物结构和表面的处理更为丰富和灵活,并极易实现单件物品的个性化,容易打上个人、时代、地域和技术的独特烙印,这是机械生产所不具备的。而现代设计可以借鉴手工艺设计的传统,运用个人多样化的语言来激起多样的情感,弥补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局限性。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虽然依然是社会物质消费的主流,但充满艺术含量和人文关怀的手工艺品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青睐。在这个过程中,手工艺从业人员在现代社会大环境中开始对创作和行业进行自我反思,寻找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得以发展繁荣的路径,并逐渐在现代生活消费中占有重要席位。现代手工艺品的出现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且促进了大众生活在文化思想上的提升。
关于该时期学术界对手工艺的研究,不仅针对手工艺本身所包含的生产工具、原料和技术的研究,而且还涉及了对手工艺行业生态的研究。对手工艺行业中组织要素(习俗、语言、制度等)以及支持手工艺的自然资源和所处地理环境进行的系统完整的梳理,带来了对手工艺更为深入的全面性学术认知,形成学术研究态势。随着现代教育替代传统作坊式的师徒传承,陶瓷手工艺不仅在陶瓷手工匠人群体中继续保留,而且在艺术家的带领下开始创作性发展。艺术家们所掌握的新技术和新的文化观念冲击改变了传统陶瓷工艺文化,为未来手工艺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也为生活陶艺的全面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群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