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宽容偶然性

二、宽容偶然性

生活陶艺的偶然性取决于主观条件和各种复杂的状况。制造者不同,心理审美结构就存在差异,以个人主体素养结合物质载体所创造出的器物也会不同。因为生活陶艺的创作者是在特定的审美心理结构下进行创作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个体与共性的结合。虽说在创造之前已经具备设计方案,包括具体的器物造型、装饰构思等,但由于“手”的参与,主观自由却成了在创作中无法避免的偶然性。因此,在生活陶艺创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手工偶然性的宽容,在现状技术的现代生活情境中反而越具有特殊价值,以至被人们作为审美因素加以有意识强调和利用。无论是在创作过程中,还是针对创作的最终结果,生活陶艺都具有高度的适应弹性,可凭宽容偶然所造就的极大丰富性,为自己或他人提供审美认同的自由。

如在烧成过程中釉色因为厚薄产生的颜色变化、泥火产生的一定范围内的收缩、塌陷、流釉、变形、气泡等,以往被认为的工艺缺陷如今都作为一种偶然性而被提倡[3]。如盐烧烧成工艺,即在烧成过程中合适的烧成温度下向窑内投盐,并在投盐之前洒入苏打水,在黏土表面形成玻璃状的釉衣。[4]“盐烧作品虽不光泽但颜色含蓄、淡雅,色彩如融化于坯体之上,并且有细微皲裂的橘皮质感。而在烧成过程中釉色因为厚薄产生的颜色变化、泥火产生的在一定范围内的收缩、塌陷、流釉、变形、气泡等所谓的工艺缺陷更作为另一种偶然性而被提倡”[5]

作为审美实践的生活陶艺创作允许人们自由、主动地对待种种偶然性,并把它纳入自己的选择范围,以之为自我灵性的证实和表现。无论过程还是结果,工艺制作都具有高度的适应弹性,可凭宽容偶然所造就的极大丰富性,为自己或他人提供审美认同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