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型的表达上
该阶段,生活陶艺在造型创作上仍然延续中国传统造物美学,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传统性。这与纯艺术创作不同,如果它只有审美价值,而无视其实用与生活的功利价值,那就失去了对其本质的基本把握。以此为基础的生活陶艺创作是源于对中国各地区传统陶瓷造型审美的思考。所以,即使是对同一造型进行的创作,也会由于地域环境不同、对传统的理解不同以及创作者个体生活经历、审美观念的不同,形成具有各自代表的生活陶艺作品。
图3-24以陶瓷碗作为生活陶艺创作的原型,拉坯成型并以简单的釉色进行装饰,基本延续了传统陶瓷碗的造型。拉坯成型是传统陶瓷基本成型工艺之一,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手与材质、机器的完美结合。拉坯不但要懂得原料性能,而且要懂得掌握品种器型的部位收缩变化以及蓄泥厚薄的程度。所以,传统陶瓷造物中还涉及对技术、材料、工具等诸多问题的把握。另外,造物中造型强调的是主观精神表现,依据人对客观物质的知觉进行造型,通过几何形对自然进行夸张、概括、变形,从而对世界得到一种本质上的理解、把握与表现,即“观物取象”,这也是传统陶瓷造物中经常使用的造型象形方式。图3-24、图3-25的喇叭形口杯、斗笠形碗就是以斗笠为原形,进行放大或缩小的造型演绎。这种意象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东西,是一种既具体又抽象的意象。在这种意象中,形象所呈现的模糊性或含混态势并不意味着创作者对事物缺少把握,而是对事物特征把握后的“观物取象”。
图3-23 郑念军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作品(20世纪80年代)
图3-24 张大伟 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陶瓷器皿设计(20世纪90年代)
图3-25 江彩邦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器皿设计(20世纪90年代)
该阶段的艺术家碰到了陶瓷手工艺,并且在它的材料和技巧中看到了艺术审美的潜质。他们深刻认识到民间造物的背后还隐含着技术和知识,更负载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所以,他们运用现代陶艺的创作理念,借助中国传统的陶瓷手工艺开始了当代生活陶艺的探索。可以说这是中国艺术界对传统陶瓷艺术、现代陶艺做出的回应。该阶段生活陶艺的参与者在研究中做出了适度世俗化转向,打破原本评判艺术的审美理解和标准,传统的装饰理性也在进行转换,最终说明了艺术可以以实用的方式来呈现,最大可能地展现美学的现实观照和人文关怀。这加剧了生活陶艺在现代陶艺浪潮中的凸显,也加剧了日后生活陶艺的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