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小结

第四节 小结

该阶段生活陶艺逐渐由手工艺品生产市场进入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商业市场,此阶段生活陶艺的创作与设计逐渐脱离了个人工作室和艺术创作流程,逐渐形成了以团队合作为基础构建的自由工作室、与企业合作的设计部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更取向于传统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流程,分工明确,流程清晰。由于该阶段生活陶艺更取向定义于陶瓷文化创意产品,虽两者包含的范围所有区别,但在一定程度上,生活陶艺的创作、设计、生产、消费已经开始以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推广途径趋于相似,基本与手工艺品、艺术品拉开了差别。那么,生活陶艺作为特殊的产品,其实用性的开发、工艺的体现、审美的表达以及思想的转化与大众的消费心理以及购买需求越来越紧密了。

逐渐地,该阶段的生活陶艺趋向于一种创新性的文化消费品,如果没有独特性、没有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文化价值、符号价值,生活陶艺作为文化创意产品就缺乏竞争力。所以,从生活陶艺文化属性而言,该阶段生活陶艺注重对传统文化要素的再审视,即在文化差异中提取可用的文化资本,重视产品的差异性而非同一性。从实用属性方面,该阶段注重实用性的整体提升,且避免多功能的叠加。尤其是在当代产品设计中所提倡的人性化设计、功能的简约促使人们对复杂、多重的功能产品的排斥,所以一味地功能叠加反而成为一种产品浪费。从工艺属性而言,生活陶艺作为运用地方传统陶瓷技艺文化资源,为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附加了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符号价值和审美价值等。尤其是对国家级、地区级陶瓷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充分发掘以及其他传统工艺的当代表达成为了该阶段生活陶艺重要的设计来源。从审美属性而言,该阶段生活陶艺趋向于对大众文化消费的审美价值满足。审美价值即对文化内涵的审美特性的满足达到追求视觉的美和内在的精神的美的消费。该阶段生活陶艺不仅注重产品的实用性,通过对文化符号的重新设计与解构,以大众易于接受的表达形式为载体,开始注重其作为设计能够达到的创意性、文化反映性、个人情感性等的挖掘。可以说,该阶段生活陶艺属性之间的变化不仅体现了供给侧(设计者、创作者、专家、企业)的需求,对其需求侧的需求体现更加明显,这与前两个阶段生活陶艺属性变化的驱动因素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

【注释】

[1]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2e552801013csz.html

[3]国家统计局2006—2011年度统计报告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gypcgb/

[4]刘烨.马斯洛的人本哲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36.

[5]董雅丽,李晓楠.刘军智.消费文化视域下的消费观念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统计观察,2012(2):99-102.

[6]http://www.chinadmd.com/file/xreutiaz6ssiupiwoeciuc6e_1.html

[7]曾晓玲.当代中国消费结构变迁的动力机制[J].科学经济社会,2013(06):71-75.

[8]余虹.审美文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9]林拓,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4.

[10]彼德·希格斯,斯图亚特·坎宁安、麦克·金,内部与外部:创意产业集群从哪里开始,又在哪里结束.见:张晓明,尹昌龙等编.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第一卷·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94

[11]段楠.城市视角下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2:37.

[12]Ma R F,Tang J,Zhang T,et al..The research tre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and issues with China.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11):9 图3-99.[ 马仁锋,唐娇,张弢,等.2012.科技创新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动态与中国议题.经济问题探索2012 (11):9 图3-99.]

[13]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广告、杂志等)而流行于大众中的通俗文化,如通俗小说、流行音乐、叫座的影片、广告艺术、可大批量生产和复制的艺术品等。大众文化实现了文化、艺术、宗教、哲学与商业、政治、消费、娱乐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了物化的、虚假的文化,满足了人们被动、虚假的需要。”(衣俊卿等.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153.

[14]bT.W.Adorno.Culture Industry Reconsidered.in New German Critique,1975:70.

[15]王南提,刘悦笛.复调文化时代的来临[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30.

[16]余雷,2015年7月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艺美术专业,2015年7月来到景德镇,主要是针对80后、90后群体进行餐具设计。

[17]陶瓷粉引工艺最早被中国人知道是出自《东洋见闻录》抹茶碗鉴定讲义篇,根据记载李氏朝鲜传入日本的陶器烧造工艺。

[18]蛤蜊光受外界物理、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本身发生的变化,在瓷器表面产生的一种彩色膜状物。随着“瓷龄”增加,这种彩色膜状物也会慢慢地增加、增厚,达到一定厚度时,就会产生类似蛤蜊壳里面那种闪烁的“彩光”,故人们称它为“蛤蜊光”。

[19]冉翔飞出生于1987年,毕业于江南大学工业设计系。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就职于三生无形工业设计公司,任职设计总监。目前于景德镇和上海两地设立了“一样一生”设计工作室。

[20]2017年1月10日在“一样一生”工作室景德镇雕塑瓷厂内采访。

[21]飞形物创办人陈鹏飞,清华美院工业设计专业毕业。飞形物目前的产品主要以手工制作的陶瓷家居用品为主。在景德镇这个中国手工陶瓷集大成之地,着力于将现代工业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制作工艺相结合,融合创造出秉持传统却又具有独特创意的手作器物。产品制造依赖匠人的双手,工坊的老师傅们大多来自景德镇陶瓷改制前的老国营厂。

[22]郑林欣.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层次[J].新美术.2011(04):99-101.

[23]李渔.王连海注释.闲情偶寄图说·下[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7.

[24]邱喜龙,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年毕业生。“从毕业至今进行了很多尝试,最后确立以香炉为出发点进行产品开发。其实香炉发展到宋代就形成了很多仿制铜鼎、铜鬲、铜簋的造型,而我的香炉设计也对传统青铜器造型进行了借鉴。另外,茶具的设计现在市场上已经很多了,但是与中国茶文化相配的香炉、香薰、花插设计还有很大的消费市场。就以我的产品来看,基本面向的消费群体年龄都在35岁以上,而且喜欢喝茶的人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