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用性提升与应用拓展
在生活陶艺的发展阶段,实用性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和提升。首先生活陶艺实用性的广度指的是产品的种类和产品可用功能的丰富与拓展,深度指的是产品易用性的提升。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使用场景在拓展和变革,原来的产品种类和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生活陶艺创作者通过对生活的洞察和理解发现手工陶瓷在当代更多的意义。通过对生活切身的体会和主动反思,根据当前可见的使用障碍和对潜在需求的挖掘,创作者主动对陶艺物品的实用性进行创造和拓展,以匹配更丰富的使用场景和对使用方式进行启发引导。比如喝茶,从一种传统的固定行为发展为多种类型的行为,可以一人在家喝,可以在办公室喝、在旅途中喝,也可以多人在家喝、在户外喝等。那么茶具就不可能再沿用传统的成套的茶壶、公道杯、茶海、茶盏等,否则会造成极大的不便和浪费,必须对茶具的种类和结构进行细致开发和拓展。除此之外,生活陶艺的应用也从单一的饮食器皿扩展至更多的范畴,如灯具、文具、配饰以及多种居家产品等。应用范畴的拓展过程是利用陶瓷的物理特性和手工艺优势将更多的产品范畴囊括进生活陶艺开发对象的过程,并且生活陶艺的开发越来越小众,针对性越来越丰富,不仅考虑更多的使用场景,并且考虑更多的使用人群类型,如女性、孩子、老人等,更为细致地划分可能是文艺青年、欧美迷、军事爱好者、商务人员等。因此产品开发所覆盖的人群范围也得到更大的拓展。
本阶段生活陶艺的深度,也就是生活陶艺易用性也得到显著提升。在生活陶艺可用性得到实现后,创作者根据现代使用者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开始对其易用性进行深入反思和挖掘。最主要的表现为从人机尺寸、形态语言、物理结构、材质运用、色彩、肌理处理等方面进行易用性优化。心理习惯和特性方面的提升主要从操作认知和心理感受进行提升。生活陶艺的视觉语言不仅能够为使用者提供直观的心理感受,而且能够提供一定的操作指示,属于产品的造型语言范畴。最直接的是造型、颜色、材质和肌理的运用,创造突出操作区域的视觉差异和明确的操作导向。产品流畅的操作体验和趣味的操作方式能够引发使用者积极的心理感受,增强使用过程的心理愉悦。对行为习惯和特性方面的提升主要是对操作便利性和肢体舒适度、使用效率的提升。人机尺寸、重量、材质和结构等是影响操作便利性的直接因素。如当前大多数的用户是非专业的传统茶具使用者,那么为了使其完成良好顺畅的喝茶行为,必然要对茶具主体所提供的操作方式进行改良和优化,针对泡茶、保温、倒茶,甚至包括携带等流程环节,以保证不烫手、清洁等。通过重量和重心的微妙控制可以使手持的体验更舒适,其他材质的结合运用会综合提升使用的体验质量。从生活陶艺品的整体构成来看,已经不局限于采用陶瓷材质,创作者更为精确地聚焦在其所含优势之上,会运用其他材质补足其使用和加工的劣势。而产品的行为体验和心理体验是相互联系的,良好的行为体验可以促进心理体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