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用性
2025年09月26日
一、可用性
在过去的艺术世界和造物世界里,以独特性、审美性来定义实用器物确实非常少见,因为,为少量富者所制作的肯定不是民间器具。如柳宗悦否定为小众生产和设计,少数作品中存在着对技巧的炫耀、对装饰的过度以及不加节制的色彩运用,而这并不是手工器物在大众生活中的体现。在手工发展的千年历史中,以华美为上的作品想获得永久的流传是困难的,因为手工正道从未在这些作品里产生过。
以手工造物的生活陶艺也不例外。生活陶艺的创作者最终是服务于民众的。其目的是满足他人的实际需要,而这些人正是当下的大众消费者。人们的消费为了满足最实际、最基本的需求会优先考虑产品的可用性(Strahilevitz & Myers 1998)[1]。Myers的研究发现表明,在消费行为之中,物品的功能是首要目的,实在的产品质量和性能是做出购买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如果生活陶艺没有明显的或者可能的实际用途,甚至完全无法实现看上去的用途,那制作它的人将会受到质疑。所以,只有在自觉遵守手工艺规则中,在大量的手工器物生产中才能获得民众的肯定和拥护。虽然生活陶艺创作需要艺术家个人行为的主观创作,但是其思想的反映、审美的标准是以大众审美、共同情感的表达为参照的。
在产品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多地会关注产品的附加功能,即谈到多功能产品。但对于以继续保留传统实用功能的生活陶艺消费者而言,对功能没有太多要求。所以,功能多并不一定好,设计师在研究产品性能时,为了保证用户使用需求,往往以追求功能全面为目的。但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用户在挑选生活陶艺产品时,趋于两种消费需求:一是审美、工艺需求高于实用需求,二是对实用需求尽量以单一形式为主。所以,具有多功能的生活陶艺产品并不被青睐,而一些功能相对简单的产品反而成为主要购买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