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孩子的年龄

一、配合孩子的年龄

我们常说,教养要及时。不是说要把所有我们认为正确的都塞给孩子,而是要根据孩子年龄的成长,关注需要正确引导的关键点,及时教导和矫正,帮助孩子不断修正自我、实现价值。

有一次去一个私家菜馆吃饭,老板是一对年轻夫妻,一边忙着招待仅有的三桌客人,一边抽空照顾着婴儿车里一岁左右的孩子。后来,孩子哭起来了,他们又急急忙忙地冲奶粉喂孩子。

孩子吃饱安静了一会儿,可能是想要妈妈抱吧,又断断续续哭起来了。妈妈一边忙一边逗孩子,没有想到越逗越糟糕,孩子开始放声大哭,爸爸就让妈妈带孩子出去玩玩。

妈妈把婴儿车推到门口,蹲在旁边哄了半天。孩子眼看着妈妈,还是在哭个没完没了。妈妈终于没有耐心了,冲着孩子大喊大叫,惹得客人都看她,孩子爸爸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我正好坐在门边,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老板娘说:“你去忙吧,我在这里帮你看着一点。”她很抱歉地说着谢谢,赶紧跑过去帮助丈夫上菜。

孩子看妈妈走开了,哭了几声果真就停止哭泣了。我把他婴儿车底座上的一个玩具拿给他,他一边玩一边看外面的风景,还指给我看外边路过的小狗狗。

他妈妈忙完了,悄悄走过来。我说:“赶紧抱抱你的小宝贝吧,他等了好久要妈妈抱呢。”孩子原本没有期望,被妈妈突然抱起,开心得紧紧搂着妈妈的脖子蹭来蹭去,妈妈的眼圈都红了……后来她很虚心地请教。我说:“这么小的孩子,你跟他讲那么多道理,一点用都没有,因为他根本听不懂。他本来就是想让妈妈抱。如果你有时间,应该是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需求,哪怕只有几分钟,孩子都能因为妈妈的及时回应和满足获得安全感;如果你没有时间抱,宁肯走开一会儿,他看不到妈妈了也就放弃了需求,只是一定要记得,只要忙完了马上来抱,不要让孩子等待太久产生失望情绪……”

别说这么小的孩子,再大一点的孩子,你也得用他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去引导,才有可能达成沟通的效果。

有个学员从外地来成都上课,把快5岁的女儿也带来了。课程结束的那天中午,我们出去吃饭,回来的时候走到了一起。

孩子一只手牵着妈妈,一只手牵着我,非常开心。我表扬她说:“你这几天的表现好棒哦,上课的时候都是在外面玩沙盘、画画,支持妈妈安心学习,真的好乖哦。”她听了以后好骄傲,更是开心得蹦蹦跳跳。

妈妈在旁边听了,却非要“拆台”:“嗯,有的时候挺乖的,有的时候就不乖。”

孩子受到打击,一下就不高兴了,带着哭腔冲妈妈喊:“我哪里不乖了?我哪里不乖了?”妈妈说:“你看,前几天去医院的时候你就不乖,明明说好后天去弄牙齿,去了医院你就又哭又喊,牙齿也没有治疗。”孩子不服气:“我没有不乖,是你没有给我说清楚嘛。”妈妈说:“我怎么没有给你说清楚?我们不是说好了后天就去治疗牙齿,你也是答应了的呀……”我打断妈妈的话,说:“等一等,你确认你女儿知道‘后天’的概念是什么吗?”她一下就愣住了,看着女儿不知道说什么。我说:“你跟她说好了后天,孩子也答应了,那么,在第二天的时候,你需要让她明白:‘我们昨天说后天去弄牙齿,现在过了一个晚上,昨天变成了今天,那么我们之前说的后天就变成了明天,所以,明天妈妈带你去医院治疗牙齿,不让坏牙齿再伤害你。’到了第三天,你就要告诉她:‘你还记得吗?我们前天说的后天,在昨天变成了明天,现在又过了一晚,明天变成了今天,所以,我们今天要去找医生治疗坏牙齿,这样,以后吃好东西的时候,牙齿就再也不疼了。’这样解释,既让孩子懂得了时间变化的概念,又能够延续她答应去治疗牙齿的感觉,保证顺利去医院。”

结果妈妈还没有开口,孩子马上接着我的话说:“你看,你这样说我就明白了嘛。”完全一副了然在胸的小大人口气,妈妈也很开心。如此沟通,孩子大人都轻松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