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孩子的性别
俗话说“穷养儿,富养女”,我认为这句话的本意应该是:对于男孩子,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能吃苦打拼、承担责任的坚强品格,以及独立生活和照顾他人的能力,让他们未来成为家庭的核心支柱和最强大的力量依靠;对于女孩子,应该注重培养女孩子经营家庭、享受生活的德行,让她们充分体验不同层次的生活品质,避免因匮乏而贪慕虚荣,懂得用自己的能力创造幸福生活,未来成为家庭系统里的情感中心和最温暖的心灵港湾。
我有个徒弟曾给我分享过一件让她感动的事:她怀孕6个月的时候,丈夫说想要一个男孩子。她就怪丈夫重男轻女,丈夫解释:“我不是重男轻女。我知道现在的社会,谁也不能依靠谁,男孩女孩都要自己奋斗。如果是个男孩子,我觉得应该如此;如果是个女孩子,我就有点不忍心让她辛苦……”
是啊,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最靠得住的只能是自己。父母的责任,就是教会孩子能够承担自己人生的责任。
在我多年的家庭关系辅导中,发现有很多父母对这句话的理解有偏差:对儿子有诸多严格的要求,对女儿却一味娇惯宠爱。
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儿子多数都会有心理创伤。特别是孩童时期,他也希望像女孩子一样可以被父母宠爱。如果得不到,首先会把责任归结到自己身上,其次就是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无论怎样,他都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会努力按照父母的期望去过自己的人生。如果失败了,往往一生就很难从“父母不爱自己”的阴影中走出来;如果成功了,还是有一部分人感觉不到胜利的喜悦,因为他一直苦于取悦父母,很难好好去实现自己人生的期望。
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女儿多数也会有心理创伤。你想想,虽然得到万千宠爱,可是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哪里都比不上男孩子,她的优越感怎么体现得出来?她在无太多要求和期望的生活中,会非常羡慕男孩子总是被父母刻意要求和关注。在对方优秀的成绩面前,她始终是自卑的,坚定地认为父母对自己是否有出息是不抱希望的,甚至会觉得父母“重男轻女”,自己不够资格光宗耀祖。因此,她会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索取更多,以是否能够得到物质方面的满足,一遍遍验证父母是否真正爱自己。
有一对夫妻从事科研工作,是别人眼里标准的“成功人士”。可他们自己认为不是。妻子找我咨询孩子问题的时候说,他们只是事业上的成功人士,在家庭里却是失败的父母。
他们信奉“穷养儿,富养女”,对儿子严格要求,苛刻教育,特别是在学习方面,不允许有任何失误。儿子也很争气,从小到大品学兼优,虽然性格有点压抑,但学习成绩一直让父母非常满意。考入国外的世界名校后,他出色地完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的攻读,顺利进入美国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
现在,他们很困惑:因为年龄大了,特别希望儿子回来,把他们夫妻辛苦打拼、经营成功的科研公司管理起来。可是,多年来都难得回家一次的儿子,为什么找各种借口不回国?
他们对小女儿一直是宽松宠溺的态度,认为女孩子就应该被精心呵护着。从小到大,虽然女儿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可是因为父母有能力,从来对女儿都是有求必应、无限满足。
现在,他们很困扰:万分宠爱的女儿事事跟父母作对,挑来挑去至今没有工作。靠父母养着还不满足,整天不是要钱就是换车。现在又跟同样没有工作的新婚丈夫,设计让父母提前写遗书公证,保证以后把财产都留给女儿……
或许,对儿子来说,他认为父母不足够爱他,或许他心里想“你们从来不够爱我,只爱妹妹,那么我就离开你们远远的,你们的事情也跟我无关;”对女儿来说,她认为“你们眼里只有哥哥,帮助他有了如此耀眼的人生,却从来不管我有没有本事,所以我只能一辈子依靠你们……”
在性别教育方面,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女孩子要反复教她明白并且做到:小背心、小短裤遮起来的地方绝对不允许别人看或摸;幼儿园的时候,除了自己家的男人,别的男人不能抱;上小学以后,除了自己的爸爸,别的男人也不能抱。
对于调皮好动的男孩子要反复交代:跟小伙伴有争执的时候,尽量不要动手,避免造成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伤害;遇到危险的事情不是直接冲上去,而是尽快请求身边大人的支持……
初中的孩子开始进入情感萌动期,应及时分享父母当初的经验供孩子参考,让孩子知道男女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情感问题。
女孩子需要妈妈提前告知成长带来的生理变化,以及具体细致的处理方法。特别是女孩子生理期的时候,爸爸尽量不碰触女儿的身体,因为这种时候,孩子对男女之间的差异比较敏感,父亲对女儿的身体接触,容易造成女孩子成长的障碍:
一种情况是容易让孩子产生对男性力量的依赖感,影响她以后对其他男人的看法。尤其是成年以后,她会觉得哪个男人都不如自己的爸爸可以依靠,很难有比较顺利的情感关系。
另一种情况是可能会对异性产生反感心理,总是不能把握住跟异性之间的距离。曾经有个高二的女孩子,突然之间对疼爱自己的爸爸非常反感,不是躲着爸爸,就是容易对爸爸说的话特别计较,还会愤怒地对爸爸吼叫,事情过了又会后悔,爸爸也很委屈生气。
我给她做辅导的时候,发现她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的能力都具备,在其他的人际关系中也没有任何问题,就问她:“如果你不从女儿的身份,而只是以异性的身份,对爸爸的真实感觉是怎样的?比如说,他是符合你期望的男性吗?你找男朋友的时候会以爸爸为标准吗?”
她连连点头,犹豫了好一阵才说:“老师,只是有一件事情,我不好对爸爸妈妈说……”
原来女孩子的爸爸很宠爱女儿,享受跟女儿之间的搂搂抱抱,特别是有一个从小到大的习惯性动作,就是拍打女儿的屁股。我说:“特别是在生理期的时候,对爸爸的这种亲近方式特别抗拒,是这样的吗?”她憋红着脸,不断地点头。
后来,我跟孩子的妈妈交流这个问题的时候,她非常吃惊,根本没有想过原来家庭关系的困扰,居然来自爸爸对女儿爱的方式。
高中的孩子可以享受爱情的美好,只是要教会他们,如何使得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如何维护自己在异性眼里的良好形象,如何在异性相处中找出最恰当的方式。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性教育的普及一直是难题。家长不懂得如何做;学校里老师教得也比较少,经常把生理卫生课变成自习课,或者挪用讲其他科目。
记得在我上学的时候,好像初三才有生理卫生课:一位年轻的男老师脸红脖子粗地站在讲台上,紧张地胡乱翻看了一阵教材,突然扔下一句“你们自己看吧”,就飞也似的逃走了。
现在的学校教育里,已经非常重视生理卫生课。家长只需要结合学校教材的内容,适当给孩子做一些补充就好。
我经常会建议为此焦虑,又不懂如何教孩子的父母,让他们去书店里买生理卫生知识的书回来,不要刻意给孩子,只要放在孩子的书桌上,让他自己翻看就可以了。
特别是一些十几岁的孩子,往往会有很敏感、激烈的反应:“你给我买这样的书干什么?我才不会看呢!”你只需要告诉他:“没有特别的意思,只是每个人到了这个年龄阶段,都必须了解和懂得这些方面的知识。你有空的时候可以看看,了解一些生理成长知识,现在不想看也没有关系。”
家长们常常给我反馈:有的孩子看了以后又不好意思,会刻意把书摆放成原来的样子,假装没有看过;有的孩子偷偷在书里夹了头发丝当作书签;有的孩子在看到的位置做了小小的记号……
当然,一些重要的生理卫生知识,需要父母亲自告诉孩子,比如女孩子的身体发育特征和过程、生理期现象及应对方式等,必须要妈妈单独跟孩子讲明白。要知道,直到现在,还有一些提前来月经的小学生,会认为是自己得了绝症要流血死掉了。
而男孩子最好由爸爸去沟通,比如十几岁的男孩子容易遗精,大人千万不能取笑或置之不理。爸爸告诉孩子如果发现床单脏了,自己卷起来放在一边就好,妈妈拿去清洗的时候尽量不要问原因。
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区分性别界限,学会爱护自己。
还有一点很重要,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一定要教会孩子,万一遭遇性侵害的时候,要把生命(也就是活下来)放在最高的位置,尽量在第一时间勇敢地表达、求助,得到大人的支持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