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绪管理
我们说到情绪的时候,往往只是针对成年人的感受。小孩子有了情绪,我们就会把孩子的感受统一归纳为“闹脾气”。
既然是“闹脾气”,就是不对的、不乖的、不听话的、不好的甚至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大人经常很轻易地就否定了孩子的情绪。
孩子不舒服哭了,我们会说“别哭了,好好说”“不许哭,再哭就不要你了”“哭就不是好孩子”等等。我们把情绪看作是一个问题,总是会针对情绪来做事。
那么,究竟什么是情绪呢?情绪是内在的感受经由身体表达出来的一种状态,是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也是大脑保留经验记忆并与身体相互协调、推动所产生的一种现象。
所以,情绪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个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我们必须正确地认知情绪,学习用正确的方式管理情绪,从而使情绪能够为我们的生命服务。
对于情绪,似乎我们天然就没有抵抗力,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因为任何事情有一种情绪感受。当然,如果是正面积极的情绪,就会让我们感觉良好,信心十足;但是,如果是负面消极的情绪,就会头脑发热、产生对抗、敏感多疑,甚至导致退缩心理,限制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所以,当孩子的情绪没有被很好地照顾或者有不公平的感觉,就很难再促进他去做好学习的事,因为情绪感受会成功地左右我们的想法与行为。对于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内在是坚决抗拒的。
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到了十几岁的年纪,就要更多地教孩子学会自我时间的管理,合理安排作息和学习,让孩子能够有效地减轻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
成年人为了更好地融入不同的人际环境,非常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而小孩子更在意自己的感受,所以往往会诚实地表露情绪,开心了就哈哈地笑,不开心了就伤心地哭。
负面情绪总是会成功地影响或干扰孩子的学习状态,甚至会让孩子对学习有对抗反应,因为孩子的情绪直接影响他做事的行为,而不良的行为一定会制造出糟糕的结果。
孩子身边重要成人说的话,往往传达出他们对孩子的看法。尤其是家长说话时的语气和措辞,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自尊与自我价值的判断。有时候,特别深刻的话语,甚至能够决定孩子的一生。
曾经有一位大学教授,已经快要退休了,还没有把自己嫁出去。她来上我的心理学课程,还是会像涉世不深的小年轻人一样,追着我问如何跟男士相处,怎样做才能谈恋爱成功。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特别特别想要儿子却未能如愿的父亲,一直在她的每一个错误或每一次失利面前,不断重复一句话:“你看,我说女孩子是没有用的嘛。”
所以,她为了让父亲看到自己会像男孩子一样有用,拼命学习功课,以优异的成绩上到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工作方面没有任何问题,生活技能与情感方面却是处处受挫,五十多岁了都没有活明白。
我们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这位教授一样,困在父亲的情绪否定中,几十年的时间都在疗愈童年的创伤。
那么,如何处理干扰孩子学习的情绪呢?这里有一些方式方法可以根据需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