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惯用内视觉的孩子配合

一、与惯用内视觉的孩子配合

我们必须记住,视觉型的孩子是“凭着眼睛做事”的,所以,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照顾到他们眼睛的需要。

美丽的、色彩鲜明的事物很容易吸引他的注意力,尤其是他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特别喜欢颜色亮丽的衣服、鞋子的女孩子,大多是视觉型的;视觉型的男孩子呢,总是喜欢挑选颜色特别鲜艳的书包、玩具等。

有一个小男孩已经6岁了,还不愿意跟父母分床睡觉。他妈妈带来我这里咨询一些好的方法,我让孩子做沙盘图画。

我发现他特别喜欢颜色艳丽的沙具,而且认真把沙盘图案摆放得特别整齐,就知道他更偏向于视觉思考。后来跟他交流的时候,我问他最喜欢什么样的图案,他说:“我最喜欢大熊猫的图案了。我有好多熊猫玩具呢。”

我说:“是吗?好多大熊猫的玩具,别的小朋友一定很羡慕你喽!那么你们家里是不是到处都可以看到熊猫啊?”

他一个劲儿点头:“对,我们班的小朋友,谁都没有我的熊猫玩具多。”

我说:“看来你是真的喜欢大熊猫了。我认识一个小姐姐,她特别喜欢花朵,就让妈妈把自己的房间里的床单、窗帘都换成花朵图案的。进到她的房间里,就像进入花的世界了,特别美丽。你是不是也像她一样,在自己的房间里把床单、窗帘都换成了熊猫图案?那一定是非常酷的样子哦。”

他有点不自在了,想了一下说:“我跟爸爸妈妈睡的房间里,可以换成熊猫床单。”

我问他:“爸爸妈妈也像你一样喜欢大熊猫吗?”

他说:“我爸爸不喜欢熊猫,他喜欢狮子。”

我故意说:“哦,好可惜!那么,你就不能把爸爸妈妈的房间,布置成一个好帅的熊猫世界了。对了,你有自己的房间吗?”

他马上说:“我有。妈妈给了我一个好漂亮的房间,是我自己的房间,我的熊猫玩具都放在里面,我的故事书也放在里面。我也想让妈妈把床单换成熊猫床单,还有熊猫窗帘,对了,我的被子也要,还有枕头也要。老师你知道吗?我妈妈还给我买了熊猫睡衣呢……”

他越说越兴奋,就好像已经住在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熊猫世界里面了……最后,我们还约定好了,等他把房间布置好了,就让妈妈拍照分享给我看,我也真诚地谢谢了他。

咨询结束后,他妈妈立刻带他去了商场,让他挑选自己喜欢的床单、被套等。回家以后,孩子愉快地搬到自己房间睡觉了。

给视觉型的孩子指令或者解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少用语言文字讲道理,可以多用一些视觉型的词语,去鼓励他想象特别生动的画面或者情景,更容易引导他往那个方向去做事。

当然,不停变化的、动的事物,也更吸引他的注意力。那么,你跟视觉型孩子交流的时候,多用手势配合所说的话。特别是重要的事情,你越用手势比画,他听得越认真,还会不停地追着你问:“真的吗?你看到了吗?你还看到什么了?”

所以说,如果他晚上不愿意上床睡觉,你给他描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梦境,也能吸引他想尽快睡觉,恨不得自己也马上做一个生动有趣的梦。或者你可以直接给他一个任务,说:“今天晚上,你一定会做一个特别美丽的梦。记住是什么样子的梦,明天要讲给我听哦。”他可能会迅速上床睡觉。

视觉型的孩子,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为他眼里随时随地看到的事物好像都要比别人多,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能立刻被他看到眼里去,导致注意力分散,特别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当然,他也很容易就厌烦了看一样事物,随时都想去看看是否会有更有趣的事。所以,你跟他沟通的时候,语言要尽量简短、精练:有十句话呢,总结成五句话就足够了;有五句话呢,用两句说明白就可以了;有三句话呢,最好精炼成一句话。

你会发现,他听人说话的时候,永远只听得到前面的一两句,好像其他的话在他那里都是多余的。比如,你指挥他:“我们马上要出门了,你快点去把衣服穿好,记得穿那件蓝色的上衣啊。裤子我已经给你放在床边了,还有,袜子在衣柜边上。你要穿上袜子哦,今天我们要穿旅游鞋……”他一听到要出去,绝对是开心坏了,一边飞奔着回自己房间,一边不停地回应你的指示:“好,知道了。好,我知道。”没过一会儿,他只穿了上衣又跑出来了,很茫然地问你:“妈妈,穿什么裤子?”你说:“我不是给你说了吗?就在床边放着,是那条牛仔裤哈。不要光着脚,把袜子穿上……”你话音未落,他已经跑得没影儿了,很快穿了裤子出来,光着脚就开始穿鞋子。你气得大叫:“袜子呢?”他吓一跳,转身回了自己房间,马上又探头出来:“妈妈,袜子在哪里?”真是把你气得哭笑不得。

可是,他的眼睛又特别能干,总是能够迅速发现别人都没发现的事物。你让他在书桌前认真写作业,他却总能够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不断有新的奇迹汇报,一会儿说:“妈妈,你怎么把我的机器人放到书架里面去了?”一会儿说,“妈妈,爸爸又在阳台上偷偷抽烟了。”一会儿又大惊小怪地说,“妈妈,我的水彩笔怎么少了一支?”

你都要崩溃了,不知道他究竟是在写作业,还是在不停地用眼睛扫描房间内外。可是,你去检查看看,他也同时在写作业,虽然完成作业的质量并不是很好。

所以,帮助视觉型的孩子专注学习,不是必须要求他一直坚持坐在书桌前面,而是在他注意力被其他事物吸引时,及时提醒他专注自己的事情。重复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状况时,允许他暂时离开书桌,去做一些别的事情,转换一下状态和情绪,然后再回来继续学习,这样学习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