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想象代替现实

五、用想象代替现实

曾经跟一个学员朋友在一起,她说上小学的儿子有一个梦想,就是以后去哈佛大学读书,超越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而且很坚定,每一次被问到以后的理想或将来要做的事,甚至在学校做演讲的时候,他的说法都不改变。我说:“很好啊,越坚定的理想越容易实现。”结果她说:“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回事。反正,我每次都是听着,当然在表面上是说好啊好啊,其实在心里,好像并没有相信他就能做到。”

我们怀疑人生态度是从小就历练出来的,因为我们的父母很少肯定我们的梦想,因为我们相信脚踏实地做出来的,不相信头脑里想出来的和嘴巴里说出来的。

所以,我们一直压抑自己,从来不敢张扬自己的理想,生怕被身边的人否定或取笑。曾经有一位公安局长对我说:“其实我小时候特别想当一个警察,感觉当警察抓坏人特别威风,可是,我不敢说出来,因为我父母就希望我像他们一样,当一个大学教授,只要我说喜欢别的东西,他们会立刻否定。一直到了要考大学的时候,他们都在为我的成绩不是很优秀担忧,我就尝试着跟他们商量再报一个警官学校,我父亲马上很鄙视地说:‘我们家的人,怎么能报那样的学校呢?’当时我特别受打击,也很愤怒,就故意跟他们对抗,偷偷在学校里修改了志愿,没有想到真的被警官学校录取了。我父母气坏了,一直觉得我不争气。即使到了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公安局长了,他们还是觉得教育儿子很失败。”

我们常说孩子太倔,实际上很多家长的认识也很偏颇。难道一个大学教授就值得骄傲,而一个公安局长就不值得骄傲吗?

所以,有些时候,不是孩子不争气没有实现理想,是因为他们实现的是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父母的理想,结果就被父母否定了。

有时候,我们也会固化单纯的理想,结果把生活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区分得很清楚,反而把实现的难度增加了好多。记得有一次初中同学聚会时,一位同学很遗憾地对我说:“唉,我们以前的好多理想都随风飘走了。现在年过半百,都想不起来当初想要做什么了。你还好,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过你的理想也变了,我记得你当初想当一个作家。”我说:“没有变啊,我一直就想当一个作家。”她很不解地说:“可是,你现在的工作是心理学啊。”我说:“是啊,我也写了一本跟心理学有关的书出版了,现在又在写第二本、第三本呢,难道不算是一个作家吗?”她愣了半天,才说:“对对对,你是同时两件事情都做了。”

是啊,谁规定了理想只能有一个呢?谁又规定了理想不可以叠加呢?小时候有很多理想:快点长大,可以自己做主,谈一场浪漫的恋爱,跟相爱的人结婚,有收入优厚的工作,养一个或几个孩子,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难道不是都叠加着在我们身上实现了吗?

其实,从信念的角度来看,成功只有一条途径,需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相信有可能。

如果我们都不相信有那个可能性,奇迹也注定不会在我们身上发生。尤其在孩子的引导方面,可以用想象代替现实的方式,激发孩子把想象出来的创意,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实现出来。比如:

“妈妈,我想考世界上最好的大学。”

“好啊,我们先来想象一下:十年后的某一天,我英俊帅气的儿子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大学里,带着爸爸妈妈参观校园,感受高雅的文化气息,欣赏世界各地学子的风采,哇!太向往了!”

这就是心理学里所讲的“未来成功景象法”。只有把期望用想象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真正变成实现理想的推动力。

第二步,找一个新方法。

如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实现那个理想,那么,至少证明我们以前懂得的、会的、知道的方式方法,还不够,所以,我们要学习改变和成长,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找出更好的办法。

第三步,有效做下去,无效就改变。

没有任何一个方法可以适用所有的情况,所以,如果有好的效果就继续做下去,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如果没有效果,说明这个方法也不管用,可以再寻找一个其他的方法。因为,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办法,成熟、明智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只要愿意改变,永远都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