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惯用内听觉的孩子配合

二、与惯用内听觉的孩子配合

惯用内听觉的孩子呢,什么事情都会以耳朵听到的为导向,并且脑子里经常有一些文字语言。也就是说,你在跟他说话的时候,他会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组织语言。

或者边听边质疑:是真的吗?别人也是这样说的吗?我怎么没有听说过?你上次是这样说的吗?……

或者根本没有听进去你说的话。因为他可能还没有陈述完前面想说的话,所以边听你说话,边在心里想接下来自己要说什么……

或者正在被身边的一些杂音所困扰,根本就没有听进去你说的话,而是在心里想怎样摆脱那些杂音……

跟听觉型的孩子沟通重要的事情时,要注意挑选一个比较宁静的环境,用比较柔和并且不停变化的语气,尽量把你的期望详细地告诉他。重要的话语,甚至可以要求他重复一遍,以便确认他真的听进去了。如果他有疑问,再多加一些细节说明。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把规则、做法都写清楚,供他做事的时候参考。

经常有家长投诉:“跟他说什么事情都没有用,因为他听了半天,好像什么都没有听进去,还是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去做……”

这一类的孩子很多都是听觉型的。他不是没有听进去,更多的可能,是你说的事情不可信,或者你说话前后不一致,他一听就知道你在骗他,也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听懂你的意思……

所以,跟听觉型的孩子有意见分歧时,千万不要试图用你的理由简单说服他。你要有充足的事实依据、细节,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引用科学研究之类的数据,他才可能有意愿做一些改变。

你还要想明白之前说的跟现在说的是否一致,因为他听进去的东西很不容易忘记,如果你的说法前后矛盾,他会马上揭穿你,从此以后,再难相信你在这件事上的说法。

听觉型的孩子不像视觉型的孩子,看到的同时就开始行动。他是要听进去然后想一想才回应,所以,反应要慢一些。你说得越详细,他听得越认真,更容易促进他做出改变。

说话和讨论事情,要一步一步地说明白,并且把其中的先后次序排列清楚,而且,你还可以反复地说。同一件事情,也许需要说很多次,他才可能真的记在心里。

在做心理辅导的时候,对于听觉型的孩子,不论年龄大小,我都会在最后跟他共同梳理未来规划:回去以后,第一做什么,第二做什么,第三做什么……有时候还要求他多重复一遍。

曾经有一家三口来上课,14岁的儿子专注地盯着我,听课很认真;妈妈则是不停地记笔记、拍照,还兼顾着监督儿子和丈夫。她总是不自觉地转头去看看儿子。儿子如果发现了妈妈在看自己,就会很生气地瞪着妈妈,然后妈妈就会转头再去看丈夫。那个爸爸呢,谁也不管,只要听到有触动的内容,就要低头沉思半天。

我在讲台上看到他们上课的状态,就知道他们家里是典型的“模式之家”,就是说三种思考模式都具备。

妈妈的动作不断,不是写就是画,或者用手机拍摄PPT课件内容,还要不停地去监督儿子和丈夫,身上的衣服也是鲜艳夺目,属于典型的视觉型人,在家里肯定是总指挥。

儿子根本不看教材,也不怎么看墙上的课件投影,微侧着头一直在认真地听,听到不太明白或不太赞同的部分,眉头就会皱起来,听到有趣的或者认可的部分,身体就会向前倾。在一家人里是听课最认真的,属于典型的听觉型人,在家里肯定是爱讲道理的人。

爸爸紧紧抿着嘴巴,要么双手环抱胸前,要么一只手抬起半掩着嘴,除非低头沉思,否则全身几乎一动不动,好像与外界的人、事、物是完全隔离的,只沉浸在自己的感受当中,属于典型的感觉型人,在家里肯定是那个永远都不开口表达的人。

通常把孩子带进心理学课程,多半都是因为父母认为孩子有问题需要改变。果然,在答疑的时候,这个妈妈抢到话筒说:“晓红老师,我有三个问题,我儿子的问题最严重……”我说:“好,从第三个开始问。”她愣了一下,没有上当:“不行,那样等于一个问题就结束了。”我说:“是啊,我就是这个意思。”大家哄堂大笑,她也笑,还是要继续:“老师,我有三个问题……”大家笑得更凶了。这也是视觉型人的特征之一,不拿到结果誓不罢休。我说:“你不用说我都知道。你想说儿子在家里最不听话对不对?”她连连点头称是。我说:“你们家的问题确实有点严重。你呢,做事又快又有效果,虽然细节不见得好,眼里随时看到很多活,手停不下来,脚停不下来,头脑也停不下来,总是有很多新的想法想要实现。

“可是你身边这两个男人呢,却一点也不让你省心。儿子总有自己的道理,无理都能辩三分。你说不过他,他也不服气你,对你的说法和做法总有质疑,还总是怪你们不听他说话。

“至于丈夫,你似乎永远等不到他的回应。他做事动作慢,又不愿意沟通,在你和儿子的争执中,从来不发表意见。这一点肯定让你和儿子都很生气,因为不知道他究竟支持谁……”

我一边说,她一边回应“对对对,对对对”,惹得大家又笑,她儿子都不好意思地笑,连那个木头人一样的丈夫,也忍不住地笑……她还是不停地在中间插话:“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哎呀,太对了。老师你简直神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家就是这样的……”后来,我让她儿子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他可高兴了,好像终于可以报仇了一样:“晓红老师,你别听我妈的,她说的都不准确。真的,她从来不听我的。她每次都只顾说她的想法,从来不管我们是怎么想的,不信你问我爸。不过你问也白问,我爸就从来不爱说话,可能说了我妈也不会听,所以他就不说了。真的,我妈特别固执,总认为自己是最对最正确的,从来不听我们的……”他妈妈居然不断地回应:“对,对对对。”他们母子让课堂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所以,对于听觉型的孩子,最重要的是,除了耐心点多跟他交流细节,多引用一些规则、指示以及权威人士的语言,还要做一个好听众,用心聆听他的心声、情绪和感受,并且适时给予回应和肯定,使他愿意跟你顺畅地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