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孩子的学习

四、配合孩子的学习

配合孩子的学习,绝对不是操心孩子的学习,整天追着孩子问个不停:上课注意听讲了吗?老师讲的听懂了没有?作业多不多?考试成绩多少分?……

操心着、操心着,孩子的学习变成了家长的学习。孩子的成绩考差了,除了害怕家长责骂老师批评,自己对成绩的好坏居然没有任何反应——考好考坏好像都跟他无关,都是家长在那里伤心欲绝。

不要说孩子,实际上,在成人的世界里也是一样的:如果你为身边的人操心太多,对方慢慢就会习惯对你的依赖;只要有人为我们操心,我们就不再需要自己操心。

所以,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操心,本意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最后的结果却是,操碎了心的家长拖着被动懒散的孩子,奔忙在求取知识的路上,真不知道是家长在上学还是孩子在上学。

曾经有一位家长给我诉苦:孩子对培训班的课程一点都不上心。学习钢琴的费用那么贵,他就是不好好学。老师教他的时候,他就是三心二意地学不会。每次回家都要我教他才能学会。

我听了以后觉得很奇怪,就问她:“你自己就会弹钢琴,在家里教他学习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花钱送他去培训班?”

她说:“我不会弹钢琴啊!”

我就更奇怪了:“那你怎么教他的?”

结果她说:“他在钢琴老师那里不好好学习。我没有办法,就只有帮他学习了,每次把老师教的学会了,回家来再教给他……”

我说:“如果有一天他连饭也不愿意吃了,你是否也会帮他吃呢?如果你都帮他做完了,还要求他做什么呢?看来弹钢琴应该是你的兴趣爱好,不是孩子的兴趣爱好,何必要拖着孩子耽误他做别的事呢?还不如你学习钢琴,让他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配合孩子的学习,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如何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是孩子自己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家长的责任是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教会孩子基本的社会独立技能、给孩子做好的榜样,而不是用爱的名义拿走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和能力。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试卷居然被老师扣了10分。放学时拿到试卷,我强忍着泪水第一个冲出了教室,一路掉着伤心的泪水回家了,见到妈妈哭得更凶了。妈妈看我手里捏着试卷就猜出来了,她故意大惊小怪地说:“谁把我女儿气成这样了?看我不找他算账!”我给妈妈看我90分的试卷,她叹口气说:“唉!这个我就没有办法打它了,只有你收拾它了。”我一听妈妈也没有办法,就只有自己拿着试卷重新去检查了。后来在小哥的帮助下,终于发现老师为什么“痛下杀手”,原来我粗心大意,把两道大题的验算结果张冠李戴写反了,妈妈在旁边哈哈大笑。

所以,在女儿小学的时候,如果她因为作业难题太多而烦恼,我就会在旁边故意骂作业:都是什么破作业,如果把我的宝贝女儿气坏了,看我不好好收拾它。女儿听了往往觉得妈妈好可笑。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女儿开心地写作业了。

我只是用妈妈曾经对待我的方式,让女儿明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是妈妈的事,可是,照顾好学习是她自己的事。

配合孩子的学习,还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过程。我们非要盯着要一个个好的结果,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却发现,人的大脑神经细胞会再生,所以,所谓的“三岁定终生”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

科学实验表明,我们的大脑是在不断根据外界的需求,改变对神经网络的连接,从而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外界的变化。而适应外界变化产生的结果,又反过来改变大脑,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即大脑产生观念、观念引导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结果改变大脑。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总是贬低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嫌自己的孩子不够好……孩子就会因为这些说法和看法,渐渐相信自己真的是不够好,越来越没有信心。

每个孩子的先天基因不同,后天环境不同,造就出来的孩子当然不一样,所以,相互比较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如果我们想要孩子好,应该顺其自然,教会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接受自己的短处,并且学习如何找出正确的方法,把不足的部分慢慢补起来。从观念输入上就要懂得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不断进步,建设属于孩子的正向循环。

配合孩子的学习,也要有健康的心理。

台湾著名教育家洪兰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讲到,情绪处理不当也会导致孩子厌学,要知道,孩子会因为恐惧而不去做一件事。你因为孩子数学成绩不好去骂他或者打他,结果导致他看到数学就恐惧,越恐惧越不敢学习,结果一辈子都可能学不好数学。所以,这是个很重要的观念:孩子只要喜欢就会去做,而感到恐惧时就会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