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

一、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被大人直接否定,会表现得非常懊恼,比如:

孩子说:我不会做这道题,太难了。

妈妈说:哪里难了?你都没有认真想一想。

孩子说:我想不出来,我讨厌做数学题。

妈妈说:你根本就不想动脑筋,你太懒了才想不出来……

在这样的对话当中,首先是妈妈没有接受孩子的畏难情绪,直接给了孩子一个评价“你没有认真想”。孩子收到妈妈的否定信息,变得更加沮丧、懊恼和“我讨厌做数学题”。妈妈依然没有收到孩子更加糟糕的情绪变化,反而给了更武断的评判——“你太懒了”。

由于孩子对父母说话很在乎,这样的沟通往往出现两种后果:

第一种,孩子接受妈妈的说法,认为自己太懒了,因此对自己很不满意,不接受自己,越来越不自信,觉得自己永远不够好。

第二种,孩子不接受妈妈的说法,认为妈妈不理解自己,从而产生逆反情绪,不承认妈妈的评价,又因对抗心理不愿意改变,就会变得越来越固执、反叛,听不进批评,也听不进他人的任何意见。

有时候,用一个语气词或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很好地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并且引导孩子自己承担责任,比如:

孩子说:我不会做这道题,太难了。

妈妈说:哦,是吗?

孩子说:我想不出来,我讨厌做数学题。

妈妈说:我了解。难怪你不开心,接下来怎么办?

或许,孩子就会说:我想先休息一会儿,然后完成语文作业,最后再来做这道题。

或许,孩子还会说:我先不做了,明天到学校再问老师吧。

所以,当孩子开始出现情绪问题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及时让孩子先冷静下来,问清楚孩子情绪爆发的原因,并引导孩子动脑筋想办法,自主承担情绪爆发后的后果。

因为,当孩子抱怨“不会、做不到”而有负面情绪时,大人的应对方式,往往会决定孩子思维模式的养成方式。

美国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家们经过40年研究后,相对于“固定型思维”心智模式,提出了“成长型思维”心智模式。现在已经有很多美国知名学校,把“成长型思维”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使用。

“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心智模式的不同,在亲子关系中如何体现呢?当然,家长是哪种思维模式,孩子可能也是同样的思维模式。

比如,当孩子遇到挑战的时候,家长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回应:

第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

孩子说:我不会写作文。

家长说:写作文有什么难?你看了那么多书,模仿着写就行。

那么,孩子的心声可能是:我太笨了,模仿都模仿不出来。

第二种,成长型思维模式。

孩子说:我不会写作文。

家长说:我也被你的作文题难住了,可以给我解释一下吗?

那么,孩子的心声可能是:原来连妈妈都不会。我还有成长的空间,或许我比妈妈还强一些,可以给她解释作文题目

你很快就会发现,大多数时候,孩子在给家长解释题目的过程中,思路反而变得越来越清晰,甚至经过自己的讲解梳理,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一般来说,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做事不容易放弃,复原能力更强,并且能够从过程中享受乐趣,成为学霸的概率也比较高,因此这种思维模式又被人们称为“学霸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