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准时睡觉

八、准时睡觉

现在的人都很注重养生,也知道从中医学的角度有个说法是“早睡早起身体好”。早睡一般是指晚上10点左右休息,因为进入11点,人体各个器官就开始修复排毒。比如,晚上9至11点是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需要保持安静或听音乐。接下来需要在熟睡中进行的是:11点至凌晨1点,肝的排毒;凌晨1至3点,胆的排毒;凌晨3至5点,肺的排毒等。

日本厚生劳动省研究小组证实,与常常熬夜的人相比,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精神健康程度较高。

科研人员介绍,人体激素分早晨和夜晚两种。皮质醇是早晨型激素的代表,起着分散压力的作用。因为完全没有压力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因此,皮质醇激素对守护人类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规律,不仅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而且还能帮助孩子有效降低压力困扰,学习更加轻松愉快。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很多时间就是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浪费掉了。如果你以为单纯地专心做事就是珍惜时间,那么你就错了。珍惜时间也要讲究方法。在专心的前提下学会转变思维、改变方法,你就会发现,在生活中还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

前天在课堂上还有家长分享:总感觉孩子东一下西一下的,好像很忙,做事却没有很好的效果。反省一下自己,也没有清晰的时间管理,一会儿想让孩子做这个,一会儿又要孩子做那个。

整天忙来忙去,很多家长和孩子还是感觉时间根本就不够用,每天做事的时间都是紧紧张张的,却又不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

有一对母子约了个体辅导,到了我工作室,还在争辩一路都争执不下的时间问题。15岁的儿子说:“老师,我每天回家都没有闲着的时候,一直在写作业、写作业,时间根本都不够用,就是因为作业太多了……”妈妈说:“你每天写作业的时候都不专心,一会儿躺床上去了,一会儿出来看电视,一会儿又跟同学通电话……”

我们都能听出来了,还是时间管理的问题。孩子虽然一直做学习这一件事情,可是,学习过程太松散,这里转转,那里看看,不仅没能集中精力完成作业,还把可以用来休息、娱乐的时间都浪费了。

帮助孩子有效管理学习时间的方式,除了建立比较固定的时间规律,还要跟孩子共同找出日常浪费的时间,把碎片化的时间系统地利用起来。

如果我们仔细觉察一下,就会发现,日常浪费的时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赖床

有的孩子早晨起床都要半个多小时,连早饭都来不及坐在桌上吃,只能在去学校的路上啃面包,更别说温习或者预习一下功课了。

当然,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按时起床,也真是各出奇招:

一位妈妈说,每天早晨为了让儿子起床,都要把自己累得满身大汗。叫不醒就推;推也推不醒,就开始喊;喊也喊不醒,就开始拼命拉;最后实在不行了,就开始咬儿子的胳膊……

到现在为止,孩子胳膊上还有好几个牙印。可是,孩子并不会因此就害怕。老师嫌他到校太晚的话,他还会骄傲地把牙印展示给老师看,委屈地说:“你看我妈妈咬我都咬不醒,我也没有办法。”

还有一位妈妈说,每天早晨为了叫女儿起床,都有可能发生一场家庭大战。三番五次都叫不醒女儿的时候,她就觉得要崩溃了,根本管理不了自己的情绪,开始大吼大叫甚至又骂又打。在孩子又挣扎又哭叫的时候,丈夫就冲进来了,不是冲上去重重地打女儿几巴掌,就是责骂她把孩子惯坏了……她身心憔悴,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

如果问这些家长和孩子,是不是上学经常迟到呢,得到的答案基本上都很肯定:不会。

也就是说,无论用什么样的招数,家长都能保证孩子按时到校上课。哪怕只剩下了最后一分钟,家长也能把孩子塞进校门。

那么,对于赖床的孩子们来说,他为什么要对按时起床、准时到校的事情操心呢?反正无论怎样,妈妈都能保证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走进学校的大门,让他们不担心被老师责罚,也不担心影响上课。

很多十几岁的孩子,也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按时起床,可是长久以来,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的叫醒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很差。

有个孩子告诉我,他上了大学以后,天天上课都迟到,后来被老师警告。他也想按时起床,但是做不到。可能是听惯了父母叫他起床的声音,有时候,同宿舍的人无论怎样叫喊,都叫不醒他……

有个妈妈说,因为女儿起床的事情,她也是一肚子的苦水。每天早晨看到女儿的状态,又生气又心疼,还要跟丈夫争吵。而且,她的工作性质是需要一年出差几次的,可是,她为了女儿,根本不敢出差,只能推给别人,领导和同事都已经很有意见了。

我问她:“女儿已经十几岁了,她没有一点想要改变的意愿吗?”

她说:“有啊,去年的时候,有一次她也实在受不了了,还对我说,妈妈要不然你给我买一个闹钟吧,一个不行就用两个,天天放在我的枕头边,这样可能就把我叫醒了。”

我说:“去买了闹钟吗?效果怎样?”结果她说:“还没有呢,因为我太忙了,还一直没有顾上这件事。”

果真忙得连买个闹钟的时间都没有吗?哪怕就用叫女儿起床的时间,去24小时便利店,也可以买个闹钟回来。孩子自己都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了,父母还不支持,那就不能全怪孩子懒了,真相可能是父母太享受每天早晨提供叫醒服务了。

有个孩子都小学四年级了,经常在半梦半醒之间,由妈妈帮着穿好衣服,再由爸爸半拖半抱上车,一直到校园门口才能清醒过来。我就给他妈妈支了一招,让她提前做了一些工作:先给单位领导提交申请,为了帮助孩子纠正赖床行为,最近一段时间,如果迟到了就按规定扣奖金,如果没有来上班就消减年休假;再跟学校老师沟通,为了矫正孩子赖床的坏习惯,最近一段时间,不管他什么时候起床,都把他送到学校来,老师可以按照纪律要求惩罚他补功课、放学留校完成作业等,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然后回家告诉孩子:我对于叫你起床已经没有招了,你也越来越大了。我早晨帮你穿衣服很累,你爸爸抱你下楼也抱不动了,我们又舍不得骂你打你。所以,从明天早晨开始,我只负责叫醒你三遍。起不起床、什么时候起床,都由你自己决定。

我会在家等你起床,单位上要扣奖金、扣工资都没有关系,因为多少钱都不如我儿子重要。只是有一点我要告诉你,就是无论你几点起床,都必须去学校,而且把一天的功课在晚上睡觉之前补上。哪怕你睡到了下午,也必须去学校,至于给老师怎样交代,如何补上落下的功课,都是你自己的事。我已经给老师说好了,我再也不会插手你在学习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老师罚你放学以后留下来补作业,我也会一直在校门外等你,绝对不会直接面对老师。

儿子半信半疑地看着她,嘴里还念叨着“不叫就不叫呗”,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有变化了,没有像以往需要喊几遍,很快就去睡觉了。第二天早晨,她完全按照我的要求,把儿子叫醒,并且竖着指头告诉他“这是第一遍哦”。儿子看着她没有吭声,又把眼睛闭上了。过了五分钟,再叫醒他的时候说“这是第二遍哦”,结果儿子说:“我根本就没有睡着,这次不算是你叫醒的。”她愣了一下说:“那你再睡嘛,睡着了我再叫。”儿子说:“我为什么要睡着?你想故意害我迟到吗?”马上翻身坐起来,迅速穿好衣服下床了。

后来这个妈妈给我分享的时候好激动,她说:“晓红老师,你说得太对了,世界上没有天生的父母,不学习真的不懂得怎样用更好的办法帮助孩子成长。如果我们早学习了,知道这么简单就可以让孩子配合家长,哪里会生那么多的气哦。”

是的,世界上没有天生的父母。做好父母的角色需要学习,需要不断提升教养孩子的能力,需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配合改变。

2.看电视

现在,只要打开电视,随便浏览十个频道,可能有八个都在播放连续剧。现在很多电视剧,无限拉长剧情,动不动就演绎几十集;动画片往往也是几十上百集地演;连真人秀节目也是播起来没完没了。还有两个频道呢,很可能在播放各种看似激烈的才艺比赛

偶尔看集剧,你就想知道下一集如何发展。无意中看场歌舞大赛,你就想知道最后究竟是谁赢了。动画片里好人与坏人、好动物与坏动物们永远都在斗智斗勇,结果教得我们的小孩们一个个都是伶牙俐齿,聪明世故得让大人们经常无言以对。

结果,当我们沉浸在别人的故事中无法自拔的时候,宝贵的时间一点点悄悄溜走了。或许,等我们反应过来想要谱写自己的故事,才发觉他人的生活根本无法套用在自己身上……

两年前我在杭州讲课的时候,有个16岁的女孩子跟妈妈来到课程里,她已经休学在家两年多了。她对我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视。我就想像电视里的人一样生活,不管是好的人生还是不好的人生,都可以活得轰轰烈烈。”我说:“你说得对。既然是活得轰轰烈烈,就要先有生活,才有轰轰烈烈。如果你连生活都没有,轰轰烈烈从何而来?又能在哪些方面体现你的轰轰烈烈呢?”她愣了好一会儿才说:“我也想活啊。我怎样才能活成电视剧里那样呢?”我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脱离了实际生活的艺术没有生命力,也很难被人所理解。电视、电影只是把很多人的故事,放在了有限的几个人身上去呈现。一个人的身上你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让你觉得深有同感,所以你看到的人物都活得丰盛而轰轰烈烈。而真实的生活中,每个人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专注而深入地做好,用你的故事影响他人,绝对远远比轰轰烈烈更让人佩服。”

前不久,她妈妈又来到了我的课程里,一再感谢我两年前跟她女儿的谈话。当时女孩子听了我的话,回家后主动去补习英语,去年考到国外的大学了。女孩子还对妈妈说:“晓红老师说自己的故事最重要。我会好好学习成长,等我把自己的故事也写得非常好了,我就去找晓红老师汇报成绩。”

所以,关上电视,认真谱写自己的故事,同时,给孩子做最好的榜样,让孩子们也能学会谱写自己精彩独特的故事。

3.使用手机

手机,我们手里这个小巧而神奇的电子产品,已经成功地俘虏全年龄段的人。无论是幼儿还是老年人,几乎人手一部手机。通信、电影、电视、新闻、购物、订车、订餐、订票、旅游等,一部小小的手机,能够搞定一切。倒退几十年,这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事。

手机方便生活的同时,也占用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使用越频繁越有依赖感,越依赖越缺少自制力。虽然不断从各种新闻报道中看到因痴迷手机掉进水里、低头看手机被车撞飞、只顾玩手机丢了孩子、开车抢红包导致惨烈车祸等等,依然不能让我们放下手机。

甚至,我们开始滥用手机。经常有妈妈告诉我,孩子放学以后,总要用四五通电话陪他回家。孩子刚走出教室就开始接电话:“放学了吗?”10分钟之后第二个:“走到哪里了?”15分钟之后第三个:“还没有到家吗?”25分钟之后第四个:“进家了把门反锁好哦!”30分钟后第五个:“快点写作业啊,不能玩手机游戏。”

我经常在讲课的时候说,像这样的情境,几乎每天都在无数个家庭里发生,看似是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其实让人哭笑不得,是家长们不讲理的行为方式。我们一边拼命想禁止孩子玩手机,一边又不断地通过手机监控、指挥孩子,有意无意地促使孩子一遍遍拿起手机体验它在生活、学习中的不可或缺。

家长要尽量跟孩子协商使用手机的界限——什么情况下需要通话,什么时候玩游戏。要让孩子明白,手机只是通信、游戏、娱乐的电子工具,并不是生命里的必需品,更不能让手机反过来操控了人生。

4.固执

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固执,是指对自我负面情绪的放纵。前几天的课程里,有个学员对我说:“晓红老师,我每天都把很多时间花在了生气方面,总觉得生活处处不顺,老公惹我生气,孩子也惹我生气。我经常在想,如果我有一天气死了怎么办?老师你说,我为什么总是会生气?”我说:“因为你太固执了。”她不服气地说:“这个跟固执有关系吗?”我说:“当然有。正是因为你太固执了,才总是放不下对别人的评判和固有的认识,认为别人都不改变,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努力、付出、辛苦,永远期望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完成。”

她听了频频点头,并表示她知道自己的性格比较强势。所以,现在孩子也像她一样固执,不高兴的时候,脾气特别倔,无论如何都说不通道理。老师也经常为此投诉家长。

有个三年级的小女孩,因为妈妈批评比较多,外婆又宠着她,妈妈和外婆不一致的教养模式,经常让孩子无所适从,也找不到合适的理解对象,所以特别爱生气。

她一生气就要气上个把小时,结果到了睡觉的时候,又大哭大闹地说作业都没有写完。我给她做辅导的时候,她说都是因为大人不公平才惹得她生气,结果耽误了写作业的时间,都怪爸爸妈妈。

我跟她商量:“你不高兴了当然可以生气。可是,现在你的生气影响到了你的学习,我相信你肯定不愿意因为学习差被同学瞧不起。如果把生气的时间和写作业的时间交换一下,你想想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她认真地想了好久,然后问我:“可以换。怎么换?”

我让她每次生气的时候,都先去把应该做的事情完成了,然后再坐下来生气。这样,既不耽误写作业,也不影响生气。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交换行为,很快变成了转移注意力的最好方法。父母后来给我反馈,孩子在写完作业后,常常会忘记了之前想要生气的事情,学习成绩提升了,人也变得越来越开朗快乐。

固执往往是负面情绪的僵硬反应:不满意了唠叨半天,生气了伤心好久,愤怒了拒绝做事,焦虑了做什么都做不好……所以,佛家说要“放下我执”。执着于一件事情,不仅浪费了做其他好多事情的宝贵时间,还为此耗费了精力,影响了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