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要批评

三、不要批评

当然,很多家长并不赞同这个提议:我批评孩子是为了孩子好啊,我给孩子建议也是因为我有更多经验啊,我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得更好啊……

是的,我们面对孩子,所思、所说、所做都是好意,但是一连串的批评和建议,使孩子很难思考自己的问题或负起责任。

曾经有家长问我:“孩子嫌弃我唠叨,还说我更年期。可很多事情作为过来人我又必须提醒他,您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在孩子小的时候,特别是3岁以前,你会觉得在孩子身上都找不出一个缺点,而且你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你怎么安排他就怎么做。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刚过了3岁才没有几天,或许在你眼里他连路都走不稳吧,他却突然对你说“不”。你再提要求,他说“就不”。你说我来帮你,他却豪气万丈地说“我自己来”。

当然,甚至在小学毕业以前,你还能够用父母的权威吓唬他、压制他,用爱的名义束缚他。可是,一旦进入中学,孩子的自我意识突然飞跃性地成长,开始要求平等对话,有了自我判断是非对错的认识、标准和能力,不再单纯地相信父母和老师的说法,希望得到更多的肯定和信任。

而在父母的眼里,看到的还是一个处处需要呵护照顾的小小孩,所以,不管孩子长到了多么大,父母还总是坚持像以前一样,固执地送上各种“解决方案”。

就像我们的父母曾经说过的一样:“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而我们当初也像今天的孩子一样听不进去、对抗、逆反。

亲子关系中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父母说:“你一定要这样做,才会有很好的人生。”可孩子偏不相信,甚至会质疑:“你说好,你怎么不优秀?”

父母说:“你一定不要那样做,否则会过得很悲惨。”孩子偏要去尝试,甚至心里想:我做出来、做得好给你们看看。

所以,孩子长大了,父母要学会放手,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自由,让他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和解决问题。

孩子有负面情绪了,家长要认真倾听。如果他只是找你释放一下情绪,只需要用语气词回应就足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他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在别人那里需要撑着,在父母这里可以完全放松而不担心被轻视或排斥。

如果他遇到困难了,可以在倾听后问问他打算怎么办,及时肯定对的部分,并且适当地分享一些经验感受,供孩子参考借鉴。因为对于他的事情,你已经无法再像他小时候一样出头露面包办一切,也没有可能陪伴他一生,所以,最好的帮助,是用最大的信任和支持,一步步锻炼孩子适应环境、自我创造和面向未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