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惯用内感觉的孩子配合

三、与惯用内感觉的孩子配合

与惯用内感觉思考的孩子沟通,要注意多询问他的感受,照顾到他们内心感觉的需要。因为这种类型的孩子心里有很多顾虑,却不愿意表达出来,所以,总是渴望被父母了解和接受。

感觉型的孩子不喜欢冲锋陷阵,也不轻易相信他人,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想清楚了才愿意配合,否则无论你怎样承诺、保证、诱惑,他都不为所动,就是常说的“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倔强人。惹急了,他宁可事情变得更糟糕,也不愿意让步半分。

对于感觉型的孩子,家长老师最多投诉的一点就是:“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他就是不说话、不回应,你根本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他们敏感、多疑,特别在意别人对他说话的方式和态度:你说话声音高了,他会感觉你在指责他;你说话声音重了,他会感觉你在嫌弃他;你说话声音轻了,他会感觉你不在意他;你不说话了,他会感觉你是在生他的气……

如果你因为他说话、动作缓慢,没有效率,影响学习,不停地催促他,整天唠叨、教育,他会在家里把自己整个人封闭起来,不跟人交流,不跟父母一桌子吃饭,每天一回家就把自己的房门反锁,你在外面急得跺脚,他也不会开门。

有的孩子干脆停下来不做事情了,不写作业、不参加考试或者不去上学。怎样说、怎样骂、怎样打都没有用,很难让他改变想法。所以,这种类型的孩子执拗起来,你就像一头撞到棉花堆上,没有回音也没有改变,关键是你还不知道,究竟哪点使他不满意了、哪里又惹他生气了……他根本不怕家长、老师,而是大人们都怕他。

曾经有一大家子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婆,带着一个瘦弱的小男孩来找我。按照孩子爸爸的说法是:“老师,为了让他长胖点,我们什么办法都想过了,医生都不知道怎么办,现在已经完全没招了。”

这个孩子从小内向腼腆,不太擅长表达,心地特别善良。照顾家里小狗的事情,基本上都被他承包了。做事特别细心有条理。

他喜欢一个人玩,在幼儿园的时候就经常没有玩伴,上学以后也没有特别要好的朋友。可是,遇到同学向他求助的事情,比如借纸笔、抄写笔记甚至借钱,他都会很慷慨,虽然可能回家以后会抱怨。

爷爷奶奶特别喜欢这个唯一的孙子,从小到大,就没有舍得离开过孩子的身边,把孩子成功地喂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胖墩。虽然父母有时会担心孩子会不会太胖,爷爷奶奶却坚持认为,小时候就应该吃胖点,长个头的时候才不会缺少营养。

孩子从小习惯了别人叫他小胖子。上学以后,爸爸妈妈担心他的体育成绩,有意让他少吃点零食之类的;爷爷奶奶为了孩子也愿意配合,不再像小时候一样追着喂饭了。

一年级顺利过去了,体育课的成绩也还好,父母本来以为一切都好,没有任何问题了。可是,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孩子突然不愿意好好吃饭了。奶奶越是给他做好吃的东西,他越是抗拒,一日三餐都不想吃。实在没有办法,又把外婆接来改变口味,他还是不想吃。

开始以为是胃口不好,后来就开始跑医院,大小医院都看遍了也找不到原因。才一年多的时间,他就像完全变了个人一样,从一个圆乎乎的小胖子,变成了一个弱不禁风的小瘦子。

在我的工作室里,一家子大人七嘴八舌地描述孩子的症状,孩子却像不关他的事,缩在大人们中间,弯腰驼背的像个小老头,低头看着地板一动也不动,跟木头人一样。

基本了解情况以后,我对他们说:“好了,你们说的我都了解了。在我帮助孩子的时候,这些说法我只作为参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想知道孩子的想法,所以,请你们在外面等候,我需要跟孩子单独聊聊。”孩子突然抬头看了我一眼,跟我的眼睛一对视,马上又低下头去了。奶奶一听急了:“老师,他从小不爱说话,跟陌生人更不能交流了。他也不会表达,你想知道什么,我来告诉你……”妈妈也表示赞同:“对,老师,到医生那里他也不说话……”我说:“要不然怎么办呢?你们继续帮他说话,然后他就可以一辈子都不说话,就像他现在不吃饭一样,是不是你们也可以帮他吃呢?事实证明你们根本做不到。既然你们不能够帮他吃饭,当然也不能够帮他说话了。不管你们如何爱他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包办代替一辈子。”

大人都不说话了,孩子反而有点不自在了。他不安地扭动了一下身体,左右看看,再看看我,又低下头去了。等大人们都出去了,我起身给他续了一点水,对他说:“喝点热水吧,这样胃里比较舒服一些。”他先是本能地抗拒反应,摇摇头,紧接着又拿起水杯喝了几口。我做了一些笔录,又陪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放慢语调对他说:“唉!怎么办呢?换作是我,心里肯定也会很难受。你的家人都太爱你了,他们都被爱蒙蔽了双眼,只是知道你没有吃饭,却没有好好问过你的感觉。你心里一定很难受吧?”

他依然低着头,双手绞来绞去,眼泪开始像珍珠一样,一颗一颗掉下来落在手上……我把纸巾递到他手里,他就抽泣着哭起来了。等他哭了一会儿,我伸手过去放在他的肩上,轻声问他:“我可以怎样帮助你呢?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让你难受得都不能吃饭了?”他哭得更伤心了,断断续续地说话:“他们……学我,说我是……胖宝宝。我讨厌……奶奶。我讨厌……吃饭。气死……我了。我不……吃饭了……”花了好一阵子时间,我才终于搞明白了他拒绝吃饭的原因。

他不喜欢别人叫他小胖子。小时候不懂得,家人们都这样叫,幼儿园的老师、小朋友也这样叫,他也习惯了。可是上小学以后,感觉同学们叫他小胖子的时候有点嘲笑的味道,特别是体育课上,每次他一跑步,老师、同学都看着他笑,他很生气也不敢表达。

体育老师说要他少吃点东西,爸爸妈妈听了老师的话,给爷爷奶奶说了,奶奶也不再逼着他吃东西了。在一年前,二年级上学期期末的时候,马上要考试了,他感冒了好几天。

奶奶说生病了要多吃东西增加营养,他就努力多吃饭,可是奶奶还是不放心,又说学校里的午饭没有营养。有一天中午的时候,奶奶把做好的饭带到了学校门口,让保安叔叔叫他出来吃,结果被几个调皮的同学看到了。那一段时间,他们天天在学校里夸张地模仿他,一个同学扮演奶奶,故意说:“胖宝宝,过来,奶奶喂你吃饭饭。”另一个扮演他的同学就凑过去,假装狼吞虎咽地吃饭……每一次的表演,都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他没有办法维护自己的自尊,也赌气不愿意跟家人、老师说明情况请求帮助,又觉得非常委屈,所以开始拒绝吃饭。

所以说,感觉型的孩子自尊心特别强,把个人的名誉、形象看得非常重要,如果受到伤害,他就容易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拒绝跟别人交流和沟通,对身边的人不能帮助自己感觉非常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