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的本质特性

五、英语教学的本质特性

(一)英语教学的本质特性

1.外语教育

外语就是外国语言。因此,中国的英语教育本质上是外语教育。英语作为外语教育而不是二语教育,显然不得不面对语言环境的问题。英语在中国是外语,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少,中国只有少量的电视节目和新闻媒体是使用英语的。同时,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也很少。除了英语课堂之外,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也非常少,这使得英语教学的资源受到很大限制。

作为外语教育,英语教学需要考虑英语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母语(主要是汉语)之间的巨大差异。英语属于日耳曼语系,使用拼音文字,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使用象形文字;英语呈现西方文化,汉语呈现中华文化。这些都对英语教学有着本质影响。

2.学科教学

目前,学校教育主要采用分学科的教育制度,由不同的学科实现共同的教育目的。英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学科,既需要实现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又需要实现学科自身的目标。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学科也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学校教育总体目标,英语学科的具体目标如下:

(1)语言能力

英语作为语言学科,自然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但其主要培养的是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言能力,需要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学习策略、语言相关的文化等方面的教学。

(2)提升综合素质

语言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以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基础,其核心是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跨文化交往

外语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往活动,因为语言本身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学习外语涉及对外语所呈现的文化的接触,这使得外语教学本质上成为一种跨文化交往活动。

在外语教育中,跨文化交往是无所不在的。英语所呈现的文化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一种与自身文化有很大差异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社会形态等的更新。这些都使得英语教育本身成为中国学生的一种跨文化交往活动。

中国学生应该如何面对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跨文化交往活动,显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中国开展英语教育,需要形成明确的跨文化态度,这是英语作为外语教育的跨文化基础。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在中国是一种学校外语学科教育的跨文化交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