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听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技能。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的输入是语言习得最基本的条件,没有语言输入就不会有语言习得。听力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在学生的语言习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外语教学法专家里费斯和坦伯利的统计,听在交际活动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5%。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发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从而达到流利地用英语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交际的目的,听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英语教学在语言输入方面往往单纯强调视觉输入(阅读),忽略听觉输入(听力),从而导致有些英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较差,影响语言的吸收,影响交际能力的培养。即使那些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习者,其实际听力理解能力也很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听力的教学时间远少于阅读时间;另一方面在外语界学生的听力策略训练指导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也落后于阅读技巧的指导。因此,要想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全面的语言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学习策略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指导。
英语听力策略包括以下几种。
(一)认知策略
依据听力理解的特征,听力学习中的认知策略可概括为预测、联想发挥、利用关键词句、利用语法知识、做笔记、推理等。
1.预测
学生在听力训练或测试中善于运用已知信息材料的题材、语言及内容进行预测,会大大提高听的效率。因为听力过程并非像录音机那样被动地接受有声材料,而是不自觉地对听到的信息进行积极的预测、筛选、释义和总结等一系列的心理加工,尤其是在听者外语听力的理解水平达到中级以上之后,情况更是如此。这一技巧在听力材料只播放一遍的考试中显得更为重要。
2.联想发挥
联想发挥指的是联系已有知识(包括文化背景、生活常识等)的相关信息来理解听力材料。
3.利用关键词句
关键词一般指最能反映场所、环境以及特征方面的词。在听对话时,只要抓住其中一个词,就能判断出主要内容。关键词有时也指带有否定意义的副词、形容词、代词、转折词、连词及某些词组等。重点句在语篇中通常指主题句或能体现重点信息的句子。
4.利用语法知识
利用语法知识是指通过运用语法知识(如虚拟语气、定语从句)来辨别语篇标记词,或分析长句的结构以帮助理解。
5.做笔记
做笔记需要知道记什么和怎么记。是边听边记关键词和重要信息,还是听懂一段话以后概括其主要意思并记录下来,或者画图,或者列提纲等,要依据内容来决定。例如,听录音时用树状图概括一个段落的中心思想,用流线图解释复杂的工艺流程都是应用认知策略来解决听力问题的常见例子。这些技巧有利于生成新的意义并减轻短时记忆的负担,从而可以促使学生更加集中精力来理解新的听力材料。
6.推理
推理是指:①借助背景声音、说话者的语气语调、说话者的态度等非语言信息来判定谈话发生的地点和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②运用从听力材料中获得的已知信息来对结果做出推论;③在做听写练习或单词填空题时,借助听懂的内容或题目中给出的部分进行推断。
(二)社会策略
社会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与别人进行交流的策略。
听力学习中的社会策略主要体现在对疑难问题的解释、澄清,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其中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主要表现在对他人学习经验的反应,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交流。这和元认知策略中的评估策略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评估策略更多强调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衡量,而社会策略则更多地涉及与他人的合作,向他人学习并获得帮助的过程。
(三)情感策略
听力学习中的情感策略强调听者在听力过程中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调整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听力效果的策略。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认为,如果学生学习的情感过滤程度低,不是在焦虑的状态下学习,其语言习得的能力就容易提高。因此,学生要充分意识到情感策略,即控制自己情绪的策略对自己听力学习的重要影响,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此外,教师也应尽量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消除焦虑,使学生发挥应有水平,达到好的听力理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