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模式的分类
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出现了不同的网络教学模式的分类。每一种分类都有其依据和特点,这里以网络英语教学模式的教育学基础为出发点,以我国教育技术专家祝智庭教授提出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类型为参考来探讨网络外语教学模式的分类。
(一)网络自主接受模式
网络自主接受模式一般由三个要素构成:学生个体;学习内容,它指的是网络课件,通过网络传输的、由计算机作为媒介呈现的图文、声像等语言材料内容;学习指导者,它指的是计算机和教师。
网络自主接受模式所传递的主要是客观类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主要以选择、填空、拖动配对等具有明确答案形式的问题为主。通过设定计算机的识别和反馈程序,可以自动批改和矫正学生的错误并提供解答。另外,还可以设定计算机程序,使之自动探测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风格等,然后提供适合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路径等,这里可以把计算机称之为“智能导师”,因为它实际上扮演了教师的角色。而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一些个性化的难题,以及人际情感沟通方面的问题,则需要教师通过网络交流工具,如学习论坛来帮助学生解决。
(二)网络自主探索模式
网络自主探索模式的一般构成要素有:学生个人;任务/问题;参考资源;教学指导者。
在这一模式中,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完成某一具体完整的语言任务或针对某些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可以参阅网络资源或图书列表,另一方面教师会通过电子邮件、论坛等交流工具检查并督促学生的进度,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评价和总结。
(三)网络集体传递模式网络集体传递模式的一般构成要素是:学生群体;学习资源;教学指导者。
这一模式一般有两种教学过程。其一是完全虚拟的网络课堂。教师和全体学生在约定的时间登录属于他们的网络“班级”,教师在虚拟的网络课堂上讲解新课学习内容,组织练习、讨论等活动,对于学生的提问给予必要的反馈指导;其二是自学加集体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自主观看教师布置的学习资源,比如一些多媒体课件,然后教师通过网络实时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集体指导、讲解和答疑。
(四)网络协作探究模式
网络协作探究模式的一般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小组
在小组中,学生扮演的角色是进行小组自主分工、制订协作计划、定期自查、完成计划、总结发言并提交作品。
2.任务/项目
这是网络协作探究模式的核心要素,主要教学理念是让学生通过使用目标语言合作,完成较为复杂的项目或任务,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参考资源
4.教学指导者
这里的教学指导者即教师。在项目或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
这种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构建一个虚拟的真实任务情境,帮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通过使用目标语言来提高外语水平。任务/项目的选择视学生的兴趣和掌握语言程度而定。如果学生小组的语言应用水平比较低,那么在设计任务、项目时也要与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相适应,不能相差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