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型教学模式中的对策
(一)教师方面对策
交际型教学模式要求英语教师要具有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较强的语言比较研究能力和课堂掌控力。
由此可知,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要求英语教师改变固有观念、提高自身能力,从根本上强化对跨文化交际教学法的准确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对固有的角色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最好能以多重角色进行课堂教学,发挥不同于以往的作用。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创设情景
教师要密切结合实际场景,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科学分配教与学的时间和比例,在限定的课时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组织课堂内的多种语言交际活动。
2.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张雪冰认为,在课堂上组织什么样的活动,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展开,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等,这些都要求教师精心组织。课堂内活动能否按教学计划进行,学生反应是否积极,能否融入教学并成为教学主体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组织能力。因此,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使课堂教学紧凑有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和水平状态,为挖掘学生交际能力提供前提和保障。
3.教师最好成为具有创新意义的合作者
教师应多开展小组辩论、讨论、角色扮演等与实际密切相连、形式新颖多样的课堂活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学生实践上述活动的同时,教师也要广泛、积极地参加学生的活动,不仅仅只是起到鼓动、指导和旁观的作用。
4.改变课堂上单一的讲授方式
为向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指点迷津,扫清障碍,教师不能只靠讲授这一途径,而要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他们通过语言的实际应用来学习语言,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交际能力。
(二)学生方面对策
要想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模式下的英语教学,就必须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是提高其文化素养,并掌握一种跨文化交际技能。此外还要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积极的跨文化交际态度。目前,很多高校都采取了充分利用外籍教师来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这一方法的弊端是学生在与外籍教师交流时仍有一定程度的隔阂,最好的方法是创造条件使学生与本校留学生交流,这样收效会更大。
(三)教材方面对策
在一定程度上,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含量直接决定着课堂上文化导入的多少与深浅。现今英语教材如何改革以及如何利用便成为高等学校英语教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其建议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要确保其内容能呈现跨文化交际的特性,引入多元文化内涵,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二,英语教师和英语教研小组可定期组织编撰有关文化和跨文化类的电子报刊,在校园内面向所有学生发行或发放至学校论坛,以帮助学生扩充跨文化交际知识。
第三,鼓励教师自编讲义授课。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靠教材的改革来推动英语教学改革仅是一个起点,如何创造性地利用和补充教材才是重点。
目前的交际型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实践和发展阶段,以上所考虑的问题和面临的改革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语言交际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基于这一目标,通过课堂内外多角度的多元文化导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感知力,最终使学生拥有一种辩证的文化意识和对待文化差异的独立判断能力,从而成功实现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