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的演变

三、教学模式的演变

任何模式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发展演变,以体现时代的特征与要求。模式的演变反映出社会与科学的发展,是科学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

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科技、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因此它是时代的产物。农耕时代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教学模式是耳提面命式的个别传授,通过口述并展示实物使受教育者理解与模仿;工业化社会要求教育要大规模、标准化地培养劳动者,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教学模式以探究式为主。可见科学技术制约着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变迁。

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灌输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近半个世纪以来,新的教学思想不断涌现,使国内外教学模式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繁荣局面,产生了如愉快教学模式、活动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探究研讨教学模式、主体性教学模式、反思性教学模式等反映素质教育理念的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则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的时代价值取向,也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我国的教育专家何克抗教授提倡的“寻找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的教学模式,代表了素质教育类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对教学模式的变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开始萌生时,其理论体系与内容一时间不易被人所了解,只呈现出了一种轮廓。随着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它不断吸收现有知识与智慧的营养而逐步完善,再经概括、综合和升华而成为新模式。人们在研究、借鉴与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时,一般要经过“广泛学习—个别模仿—灵活运用—创造性发展”这样几个阶段。正因为如此,教学模式的普及与应用过程,也是教学模式的发展与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