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模式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

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要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语言教学所追求的是语言习得所需要的理想状态,即大量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语言的真实使用,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任务型语言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任务型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教师介绍本课的主题,然后学习者进行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回忆在进行主要活动时所需要的单词和短语,也可以学习一些对完成该任务有重大影响的新单词和短语。在任务中,学习者一对一或分小组进行活动(通常是阅读、听力练习或是解决问题的练习),然后向全班汇报他们是如何完成任务的,他们的结论是什么,最后他们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把发现介绍给全班同学。任务后,要把重点放在语言上。教师应关注任务中的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并安排、组织学习者进行练习,并就学习者在上一个阶段的表现给予反馈。成功的任务设计应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能使学生在课堂内演练生活真实交际时所需要的语言技能;能激活学生心理和心理语言学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心理压力降到最低限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持积极的态度,明白犯错误是正常语言学习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交流中学会交际。这种交流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这个阶段的语言活动通常可以在小组或结对练习中完成。活动应体现以下特点:贴近生活的语言使用环境;交际的双方之间有信息差;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或创造性。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有利于发挥大学教师和学生创造能力的新型教学法。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可帮助学生培养在真实环境中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学生完成任务、运用语言是为了交际,而不是为了学习语言的用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言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