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敏斯特教堂

6-1
6-1 威斯敏斯特教堂坐落在英国伦敦议会广场,整座建筑既金碧辉煌,又静谧肃穆,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杰作
威斯敏斯特教堂最初由笃信宗教的国王“忏悔者”爱德华一世于1050年下令修建,1065年建成。现存的教堂为1245年亨利三世时重建,以后历代都有增建,15世纪末竣工。教堂全长156米,宽22米,大穹隆顶高31米,钟楼高68.5米,一对塔楼插入天空。整座建筑既金碧辉煌,又静谧肃穆,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杰作。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外立面有太多的装饰细节以及局部的造型雕刻,重重叠叠的庄严的哥特结构,故意暴露的飞扶壁,使得外观更加立体多变,建筑与雕塑达到了和谐平衡,而它的美与特色就在其中。刺向天空的垂直尖塔和雕刻在墙上的雕塑横带形成复杂的平衡,创造出立面的凹凸效果,由于阳光的变化得到加强。

6-2
6-2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外立面有太多的装饰细节以及局部的造型雕刻,重重叠叠的庄严的哥特结构,故意暴露的飞扶壁,使得外观更加立体多变,建筑与雕塑达到了和谐平衡,而它的美与特色就在其中

6-3
6-3 几百年来,从历代国王到诗人、作家、作曲家、科学家,成百上千的人静静地安眠在这里,因此参观教堂就带了点朝觐的味道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英国社会政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英国“荣誉的宝塔尖”。1997年戴安娜王妃的葬礼就是在这里举行的。那时我在山西大学美术学院讲学,住在旅馆,正好看到凤凰卫视对葬礼的电视直播,目睹了高大深邃的教堂里举行的隆重仪式。但是,对威斯敏斯特教堂发生兴趣,主要是因为里面埋葬着一些历史名人。走进教堂,遇到了神父引领参观者进行短暂祈祷,使得随后的参观带有了一种沉默而压抑的气氛。石棺、雕像与墓志铭,积累起蒙尘的厚重的历史,对于英国人来说,也许是伟大的。
1540年(英国国教同罗马教廷决裂)前的600年里都是本笃教会的教堂,18世纪以后,则成了大众的游览休闲的去处,虽然仍和英国社会紧密相连。
教堂的内殿是加冕之地,所有的不列颠国王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现今的伊丽莎白二世在1953年由坎特伯雷大主教加冕,据说当年电视直播了盛况。当年加冕的坐椅现在还存放在教堂中最神圣的忏悔者爱德华的小教堂里。伊丽莎白二世的妹子不久前去世,而伊丽莎白二世依然健康地身居王位,让人心里暗暗为查尔斯王子着急。教堂里还陈列有英国橡木制作的爱德华国王座椅,1307年第一次为其加冕时所用。宝座在圣爱德华小教堂内,宝座下有一块称作“斯库恩”的圣石,原是古苏格兰国王传统的加冕座位,后被爱德华国王征讨苏格兰时夺过来,并在石上配了一把橡木椅子。此后各代英王登基时就在这椅上端坐加冕,因此,这把样子一般的椅子和下面的石头成为神圣的国宝。在这里,英王们成为正式的最高统治者,同样也成了最后的归宿。亨利七世、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苏格兰玛丽王后、詹姆斯一世等都埋葬在这里。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亨利七世的教堂和陵墓,它位于中轴线正中的最后方,占据了整整1/3的面积。它那纤细华美的穹顶,五彩缤纷的旌旗,给人以明快欢乐的世俗气氛。在它的右面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陵墓,左面是被伊丽莎白一世处死的苏格兰玛丽王后的陵墓。

6-4
6-4 威斯敏斯特教堂和英国皇家有着割舍不开的关系,因而也就和英国的近代史发生紧密的联系。1066年“征服者威廉”(威廉一世的绰号)之后,教堂成为绝大多数英王加冕的地方,是英国社会历史的见证
从伊丽莎白一世的陵墓前走过,游客们各怀心思,但是都表情严肃地将眼光投放在棺椁上。入口的神职工作人员更是庄重得不得了,营造出高贵得有点阴森的气氛。懂得英国历史的游客,也许更容易满足吧,可以在形形色色的墓碑上寻找历史人物的姓名,获得发现的狂喜。大多数则是顺着规定的路线鱼贯而行地完成,对大小雕刻墓碑难以细细端详。
在甬道的南头是有名的“诗人之角”,因埋葬了14世纪诗人乔叟和文艺复兴时期诗人斯宾塞而得名。首先看到的是彩色玻璃窗上乔叟的名字。乔叟是第一位下葬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他曾经在教堂里工作过,1400年葬于此。其他还有彭斯(Burns)、布莱克(Blake)、济慈(Keats)等,说起来都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但是,许多人的墓碑就铺在地上,任游客践踏着寻找熟悉的名字,在地面的左上角,可以看到拜伦(Byron)的白色石碑。于此纪念的诗人们,大都没能葬入威斯敏斯特教堂。他们之中的多数,其生活方式被认为是奢侈而腐化,因而在离世数年之后,才得到世人的纪念。
英国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如莎士比亚、哈代(Hardy)等,都在这里建有墓室或墓碑。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中还有一座莎士比亚的塑像,但是莎士比亚葬在他的家乡,而不是这里。此外还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牛顿(Newton)的墓地,位于“科学家之角”。牛顿勋爵墓地的石棺上镶有图板,描绘的是一群男孩在使用牛顿的数据。他的左手指向一幅由两个男孩持握的卷轴,卷面展解着一项数学设计。背景的圆球上画有黄道十二宫和相关星座,还描绘着出现于1680年那颗彗星的运行轨迹。

6-5
6-5 牛顿勋爵墓地的石棺上镶有图板,描绘的是一群男孩在使用牛顿的数据。他的左手指向一幅由两个男孩持握的卷轴,卷面展解着一项数学设计。背景的圆球上画有黄道十二宫和相关星座,还描绘着出现于1680年那颗彗星的运行轨迹
墓碑上的拉丁铭文翻译如下:
此地安葬的是艾萨克·牛顿勋爵,他用近乎神圣的心智和独具特色的数学原则,探索出行星的运动和形状、彗星的轨迹、海洋的潮汐、光线的不同谱调和由此而产生的其他学者以前所未能想象到的颜色的特性。以他在研究自然、古物和圣经中的勤奋、聪明和虔诚,依据自己的哲学证明了至尊上帝的万能,并以其个人的方式表述了福音书的简明至理。人们为此欣喜:人类历史上曾出现如此辉煌的荣耀。他生于1642年12月25日,卒于1726年3月20日。

6-6
6-6 威斯敏斯特教堂西大门上方,从1998年起安置了10尊基督教殉道者塑像。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是在20世纪期间殉道的当代信徒
教堂北侧廊靠近管风琴处,安葬着亨利·珀塞尔(Henry Purcell),英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他曾经演奏过教堂的管风琴。他的墓志铭上写着:“已去了那有福之地,只有在那里,他的和声才能被超越。”在这里,当年曾为他举行过豪华的葬礼。后来的音乐巨人亨德尔(Handel),安葬在西南角,塑像中亨德尔倾听着天使歌唱,手里拿着《弥赛亚》的乐谱,上面写着:“我知道,我的救世主活着。”在他的旁边,是100年后葬于此地的作家狄更斯(Dickens),他的《大卫·科波菲尔》给少年时的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6-7
6-7 威斯敏斯特教堂西大门上方金色的圣母子雕像
在教堂西大门内,正中地上一块镌有金字被深红色罂粟花环绕的黑色大理石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无名英雄墓碑,下面埋葬着一名由法国战场上运回的士兵的尸体。墓志铭为:“无名者最有名。他们为英王、为国家、为人类和平正义而牺牲。”在附近,还有丘吉尔(Churchill)的碑石。
威斯敏斯特教堂西大门上方,从1998年起安置了10尊基督教殉道者塑像。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是在20世纪期间殉道的当代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