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露、切·格瓦拉与符号
这两个名人,在现代艺术中都被尽情地描绘过,被消解过,于是成了一种流行的大众文化符号,自然,名人的名气并不能够决定他在艺术中被表现的地位,而在于他是否可以被提升到一个符号的地步。
从这个意义上讲,玛丽莲·梦露是一个非常具有独特意义的大众偶像。她用过的一切个人物品都被人们乐此不疲地收藏,因为收藏家认为:“她是我们认为值得投资收藏的一个主题之一,她将保持着她的历史性的意义,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地升值,这是一个前景会看好的投资。”
也许正是这样一个原因,梦露也成为沃霍尔描绘的对象。我以为沃霍尔是极为聪明的,因为梦露肖像的引用,不仅使得他的作品被关注,而且也提升了他有关作品的拍卖价格,同时沃霍尔特有的一种类像方式的描写,让梦露消失了个性,而更加类型化、表面化、视觉化,似乎又有了批判的意义存在,从而被评论家所看重。实际上,这种类像的方式来自商品生产的特性,超市货架上受到的视觉启发。其结果则是,我们可以把梦露看成如坎贝尔汤罐头一样的存在。据说,沃霍尔收集了梦露上千张照片进行研究,并做了25张关于梦露的肖像,以及10张每张印250幅的丝网印刷品。他的《橙色的玛丽莲》卖到了1730万美元的天价。除了沃霍尔之外,还有一些知名的艺术家以梦露为对象。例如,纽约艺术家E.V.戴制作关于梦露的服装装置,日本艺术家森村泰昌(Yasumasa Morimura)以梦露为原型的自我装扮,等等。

1 森村泰昌 《与弗里达·卡洛内心的对话——花冠与泪水》 2001

2 森村泰昌 《与弗里达·卡洛内心的对话——手形耳环》 2001
切·格瓦拉(Che Guevara)也是一个革命者的象征,极具神秘和英俊的成分,因此最吸引西方叛逆的青年人,是年轻人的偶像。似乎切·格瓦拉更加超越具体的政治约束,容易变成叛逆和激进的形象。这种形象也被商业所接受,成为流行文化中长盛不衰的形象符号,你经常会在年轻人的T恤衫、书包、帽子等物品上发现切·格瓦拉戴着贝雷帽的形象。名人的特质使得名人成为这个特质的符号,这符号既是图像的,也是语言的。
的确,格瓦拉是太有魅力了,在古巴革命胜利以后,他曾经作为古巴领导人访问中国,担任古巴银行行长,但是随后他就辞去职务,跑到其他国家去输出革命,并因此送掉了自己的性命。或许,这种浪漫主义的冒险精神也是年轻人所崇仰的吧?

3 切·格瓦拉像

1 沃霍尔 《玛丽莲·梦露》 1967

2 沃霍尔 《玛丽莲·梦露双联画》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