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

10-1

柏林大教堂巍然耸立在菩提树下大街东头。从王宫大桥桥头就可以望见大教堂的雄姿。粉绿色的教堂顶,黝黑的教堂立面,摆出了一副堂堂自大的姿态,又好像诉说着悠久的岁月。

教堂里面空间宏大,巨大的穹顶使教堂的内部显得敞亮且空旷。这教堂的空间是有宗教性意味的,让人类显得卑微,但是这种使人卑微的空间感又是人类自己的创造,是不是有些矛盾?祭坛前有白色牧羊者雕塑与三只羊。这是应了《启示录》第22章里的一段话:“上帝和羔羊的宝座将在那里,他的仆人将向他顶礼膜拜……”祭坛后的大窗有工人正在修复,两边各有两幅油画,右边的油画也正在修复。穹顶亦有金碧辉煌的装饰和天顶画。

柏林大教堂是新教教堂,也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纪念碑。这里原来有过教堂,在原址上建筑师尤利乌斯·拉施多夫(Julius Raschdorff)重新建造,把教堂设计成文艺复兴风格,于1905年落成开放。高达114米的拱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破坏,1993年方才全部修复完毕。在楼梯旁的墙面上,张贴着许多教堂当年的旧照片以及大教堂被炸和后来修复的照片,历史就这样留在了墙面上。这张张照片展现着教堂的康健与颓唐,总是和此地此城的兴衰相关联。这说明教堂也在生长,同人的生命一样,让人看到了它儿时的模样,就像翻开一个老人早年的相册,看到他当年英姿飒爽的样子,心里就对眼前的衰老心生同情。但是,柏林大教堂是不必同情的,因为这色彩虽然还是沧桑,却分明地真实而健壮,而黑白的过去,就只是停留在平面上。

10-2

10-1 10-2 柏林大教堂穹顶和柏林大教堂祭坛显然是经过修缮的,和外观相比,洁净鲜亮得没有了历史的感觉

侧面共有270级逐渐缩小的台阶,可攀登到穹顶。站在一人宽的通道上,可以眺望四周柏林的城市景象,都烟气蒙蒙地笼罩在细雨里。柏林在雨水中,也多少显示出沧桑沉重的模样。屋顶角上的雕塑也近在咫尺,湿淋淋地和我一起俯瞰人间。高耸于一般楼房的地标性建筑一一浮出水面,也有现代建筑远远地耸立起来。雨中的空气是清润的。

沿着楼梯不断地旋转而下,一直下到地下,内有霍亨索伦家族的墓葬,长眠着霍亨索伦家族的90多名成员。到处是皇亲国戚的棺材,还有小孩的棺木。棺木装饰过分的华丽,但是已然蒙尘得灰暗,有的棺上放着皇冠。昔日荣耀已去,死后万事成空。这一切引发着观者对自我人生的感慨,而不会对曾经荣耀的逝者有任何缅怀。

10-3

10-3 柏林大教堂地下普鲁士王后索菲·夏绿蒂棺木旁的死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