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现代作家中国题材作品研究》简介
《日本近现代作家中国题材作品研究》这本书是由.冯裕智著创作的,《日本近现代作家中国题材作品研究》共有57章节
1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明治、大正时期日本作家中国纪行研究 第一节 二叶亭四迷的中国经历 第二节 明治时期随军记者的中国纪行 一、国木田独步与《爱弟通信》 二、田冈岭云...
2
第一章 明治、大正时期日本作家中国纪行研究
众所周知,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虽然这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并不彻底,但是终究使日本走上了工...
3
第一节 二叶亭四迷的中国经历
二叶亭四迷,本名长谷川辰之助,1864年(元治元年)4月4日出生于江户(今东京)。二叶亭四迷是其笔名,关于“二叶亭四迷”这个笔名的由来,二叶亭四迷自己在很多场合...
4
第二节 明治时期随军记者的中国纪行
...
5
一、国木田独步与《爱弟通信》
国木田独步是日本近代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据国木田家的户籍记载,国木田独步1871年出生,乳名龟吉。关于龟吉的出身,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团。据传闻,龟吉是其父国...
6
二、田冈岭云与中国
田冈岭云是日本著名的评论家、思想家和作家,1870年11月21日出生于高知县土佐郡石井村。自童年时期开始他就受到自由民权运动的影响,1882年从小学中途退学,进...
7
三、田山花袋与《第二军从军日记》
田山花袋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旗手,1872年1月22日出生于群马县,本名田山录弥。1877年2月,他的父亲田山鋿十郎报名加入警视厅别动队,参加了西南战争;4月,...
8
第三节 大正时期日本作家访华游记中的江南形象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大量日本人怀着各种目的踏上中国土地,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来华日本人中既有普通民众、学生,也不乏官员、商人、作家、汉学家、艺术家,等等。在来华...
9
一、水乡江南
中国江南水资源丰富,江河、沟渠纵横交错,近海且多湖泊。在德富苏峰、谷崎润一郎等访华作家笔下,中国江南被描绘成了美丽的江南水乡,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可以说这些...
10
二、魔都上海
村松梢风是日本的小说家和随笔作家,著有《琴姫物語》《近世名匠传》《本朝画人传》等著作。在日本国内,村松梢风算不上是影响很大的作家。但是在访华作家群体中,村松梢风...
11
三、颓败江南
在芥川龙之介、迟塚丽水、金子光晴等作家笔下,中国江南又换了另外一番景象。谷崎润一郎、德富苏峰笔下美丽的江南水乡在这些作家的游记中变得颓败不堪,散发着颓废的气息。...
12
第二章 谷崎润一郎中国题材作品研究
谷崎润一郎(1886—1965)是日本著名的唯美派作家,不仅在日本近现代文坛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也广为人知。谷崎润一郎的许多重要作品,如《细雪》《春琴抄》《阴...
13
第一节 谷崎润一郎的中国因缘
1886年7月24日,谷崎润一郎出生于东京市日本桥区蛎壳町。1982年9月,入读阪本普通高等小学。1983年4月,重读一年级,结识了一生的挚友笹沼源之助。笹沼源...
14
第二节 谷崎润一郎的两次中国之行
谷崎润一郎曾先后两次来中国旅行,第一次是从1918年10月至12月,历时两月有余,游历了中国的大江南北。第二次是从1926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只游访了上海一地...
15
第三节 谷崎润一郎作品中的杭州书写——以《西湖之月》为中心
如上节所述,谷崎润一郎第一次访问中国期间,先后游览了沈阳、天津、北京、武汉、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等城市,那么相较中国其他地方,杭州在谷崎润一郎的心中印象如何、...
16
一、谷崎润一郎从上海赴杭州的日期
小说《西湖之月》是谷崎润一郎根据自己的杭州旅行经历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1919年6月发表于《改造》第一卷第三号,原题为《青瓷色的女子》,同年9月收入作品集《近代...
17
二、乘坐的火车班次、座席、上海始发和到达杭州的时间
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谷崎润一郎去杭州时乘坐的火车班次等相关问题。在《西湖之月》中,关于主人公乘坐火车的上海始发和到达杭州的时间,分别有这样的说明:“我下午两点半坐上...
18
三、火车内外的风景
沪杭铁路沿线的优美风景给谷崎润一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小说《西湖之月》中作者对沪杭铁路沿线的风景发出了由衷的赞叹[39]: 火车开到松江铁桥时,我从车窗向外探望...
19
四、别样的西湖风景——诗文西湖与现实西湖的交融
谷崎润一郎晚上7点多到达杭州,然后乘人力车赶往清泰第二旅馆。晚上从旅馆阳台远眺西湖,“我心中不知怎么的竟像是遇见了恋人似的感到一阵欣喜”[45]。之所以会产生这...
20
五、在杭州的住宿、饮食、观剧及其他活动
(一)住 宿 在《西湖之月》中,主人公“我”在火车上向邻座的男子打听杭州有没有西洋人或日本人开的旅馆,对方回答说没有,然后推荐了两家中国人开的最好的酒店:新新旅...
21
第三章 芥川龙之介中国题材作品研究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以其短篇小说著称于世,不仅在日本国内,在世界范围中都享有盛誉,堪称日本乃至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芥川龙之介具有深厚的汉文学...
22
第一节 爱的礼赞——《奇遇》论
《奇遇》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创作的一篇带有奇幻色彩的短篇小说。《奇遇》中的梦中奇遇故事最早出现在明代瞿佑所著《剪灯新话》中的《渭塘奇遇记》,后被改编成杂...
23
一、王生其人
《渭塘奇遇记》中对王生的介绍比较简单:“至顺中,有王生者,本士族子,居于金陵。貌莹寒玉,神凝秋水,姿状甚美,众以奇俊王家郎称之。年二十,未娶。”[2]而在《奇遇...
24
二、王生和酒肆之女的偶遇
原著《渭塘奇遇记》对王生和酒肆之女的偶遇描写得比较详细:“有田在松江,因往收秋租,回舟过渭塘,见一酒肆,青旗出于檐外;朱栏曲槛,缥缈如画;高柳古槐,黄叶交坠;芙...
25
三、王生和酒肆之女的梦中相会
对于王生和酒肆之女梦中相会这一部分,小说《奇遇》几乎是对《渭塘奇遇记》进行了直接的翻译,如写王生入秀阁后所见景物:“秀阁前是漂亮的葡萄架,架下凿有水池。水池方圆...
26
四、王生和酒肆之女的终成眷属
小说与原著的最大不同是在故事的结尾。原著故事以解梦、联姻结尾: 明岁,复往收租,再过其处,则肆翁甚喜,延之入内。生不解意,逡巡辞避。坐定,翁以诚告之曰:“老拙惟...
27
第二节 对爱情的执着——《尾生之信》论
小说《尾生之信》完成于日本大正八年(1919),属于芥川龙之介的中期作品,此时芥川龙之介创作技巧早已成熟,《尾生之信》虽然篇幅短小(仅1500余字),但是构思新...
28
一、《尾生之信》与出典故事的比较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尾生故事”多有记载,如《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战国策·燕策》:“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
29
二、对小说文本的分析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 尾生从刚才起就伫立桥下,一直等待女人的到来。 抬眼望去,高高的石桥栏上,蔓草已爬了半截。缝隙间不时闪现来往行人的素衣下摆,被鲜红的落日...
30
第三节 对人性的考验——《蜘蛛之丝》《魔术》与《杜子春》论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蜘蛛之丝》《魔术》和《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前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芥川龙之介童话作品的代表作。《蜘蛛之丝》完成于日本大正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