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崎润一郎的两次中国之行
谷崎润一郎曾先后两次来中国旅行,第一次是从1918年10月至12月,历时两月有余,游历了中国的大江南北。第二次是从1926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只游访了上海一地,其间与中国新文学的代表人物欧阳予倩、田汉、郭沫若等人多有交游。1919年,谷崎润一郎在《雄辩》2月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旅行》的纪行短文,其中简要记述了自己在中国第一次旅行时的行程:“我自十月九日从东京出发,在中国整整旅行了两个月。途中的行程自朝鲜经中国的满洲抵北京,又自北京坐火车去汉口,从汉口沿长江南下,在九江停留然后登庐山,又返九江,再是自南京向苏州,苏州经上海,自上海去杭州然后再返回上海,最后自上海归返日本。”[4]关于第一次中国旅行,谷崎润一郎除了在《苏州纪行》和《庐山日记》两篇游记中对相关日期的行程有较为具体的记载之外,其余地方的具体旅游行程均没有留下明确的文字记载。在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中,中央公论新社2003年7月出版的西原大辅的专著《谷崎润一郎与东方主义——大正日本的中国幻想》里的相关考证最为细致。西原大辅在专著的第五章“首次中国之旅”和第六章“重访中国”两章之中,主要参考了马场夕美子1996年3月在《同志社国文学》第44号上发表的论文《谷崎润一郎——大正七年的中国旅行》,并通过比对各种相关史料,对谷崎润一郎中国旅行的日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尽管如此,文中多有推测之处,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事实尚未可知。
关于谷崎润一郎第一次来中国旅行的契机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佐藤春夫提议促成的,另一种说法是末日会促成的。1917年6月27日,谷崎润一郎出席了在东京日本桥区“鸿之巢”召开的芥川龙之介《罗生门》出版纪念会,此后与佐藤春夫、芥川龙之介等人开始交往。[5]这次《罗生门》出版纪念会应该是谷崎润一郎和佐藤春夫交往的开始,从此二人的人生多有交集。佐藤春夫在《唐物因缘》中提到:“这三十年间四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二十几年前提出大陆旅行的趣味与必要的也是自己。先是谷崎,后是芥川,去中国旅行都是由自己提议促成的。”[6]另据1918年7月20日《读卖新闻》的《读卖抄》记载:“谷崎润一郎氏欲与佐藤春夫氏一起今秋漫游中国。”[7]虽然最终二人并未同游中国,但是由此可以推断,佐藤春夫的回忆大体是可靠的。1918年12月,谷崎润一郎从中国旅行归来,特意给佐藤春夫带回一幅描绘苏州风景的明代版画。
谷崎润一郎的第一次中国旅行和末日会也有密切联系。据1918年10月11日的《大阪朝日新闻》报道,本来是由小村侯提议,末日会的文人们一起去中国旅行,结果变成了谷崎润一郎独自的中国行。[8]据马场夕美子考证,末日会成立于1918年1月31日,成员构成比较复杂,包括政治家、实业家、官员、文人等。末日会的成员包括尾崎敬义、田中纯、小村侯(小村欣一)、大山郁夫、吉井勇、鹤见佑辅、岩野泡鸣、有岛武郎、里见弴、与谢野宽、与谢野晶子等人。[9]谷崎润一郎和末日会的关系如何、是否为末日会的正式成员,这些情况目前尚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谷崎润一郎参加过末日会的聚会,和末日会的成员有一定程度的交往。另外,据《谷崎润一郎全集》所附《年谱》记载,1917年6月14日,谷崎润一郎将妻子和女儿托付给了蛎壳町的父亲家。[10]也许从此时起,谷崎润一郎就产生了去中国旅行的想法。综合各种信息,毋宁说谷崎润一郎早就产生了赴中国旅游的意愿,之后再加上好友佐藤春夫以及末日会同仁的倡议,最终促成了其中国之行。
1918年9月上旬,谷崎润一郎从神奈川县的鹄沼来到东京,为自己即将开始的中国之行做准备,借住在泽田卓尔的宿舍“青木”约一个月。10月7日,由佐藤春夫、上山草人发起,在东京日本桥区的“鸿之巢”为谷崎润一郎举行了欢送会,里见弴、吉井勇、田中纯、江口涣、芥川龙之介、久米正雄、瀧田樗阴等15人出席。[11]东京日本桥区的“鸿之巢”是东京文人经常聚会的地方,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出版纪念会、末日会的第一次会议等都是在“鸿之巢”举行。谷崎润一郎自己也曾经提到“经常去鸿之巢喝酒”[12]。出席此次欢送会的包括末日会多位成员,这也间接说明谷崎润一郎和末日会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10月9日下午,谷崎润一郎乘火车离开东京,翌日到达下关,然后转乘客轮正式踏上了出国之旅。10月11日上午到达釜山,先后游览了汉城、平壤。17日左右入境中国,先后游览了奉天、山海关、天津、北京、汉口、九江、庐山、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等地。据定本《谷崎润一郎全集》附录《年谱》记载,谷崎润一郎是在12月上旬乘船归国。[13]另据1918年12月13日的《东京朝日新闻》报道:“谷崎润一郎氏结束了两个月的中国旅行,已于前天回到蛎壳町的家。”[14]由此推算,谷崎润一郎应该是12月11日回到的东京。
从总体来看,在景色方面,谷崎润一郎喜欢中国的南方胜于北方。1919年谷崎润一郎在《雄辩》2月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旅行》的纪行短文,其中简要记述了自己在中国第一次旅行时的行程,并提道:“如果问我其中何处最有意思,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是南京、苏州、上海这一带。那一带从北方看来景色非常秀美,树木茂盛,人也长得漂亮。……越往南方走,就越舍不得在朝鲜、中国的满洲一带花钱。”[15]这篇纪行短文写于1918年12月19日,谷崎润一郎从中国旅游回国一周之后,可以说十分真实地体现了作者中国旅游时的感受。在饮食方面,谷崎润一郎对北京、南京和杭州的饮食十分满意,对上海的饮食十分失望。在《中国的菜肴》中有这样的表述:“北京的东西很好吃,心想到了上海一定也不错,结果完全出乎意料,很难吃。……在南方,我觉得中国菜做得好的第一要数南京,其次是杭州。”[16]
谷崎润一郎在回国后不久发表的《中国旅行》中曾提道“以后想在春季再度去中国一游”[17]。谷崎润一郎重游中国的愿望在不久之后的1926年就实现了。1926年1月6日至2月28日,谷崎润一郎在上海小住了一月有余。与第一次中国之行不同,此次谷崎润一郎仅仅到访了上海一地,而且不是单纯观景,更重要的是结交了欧阳予倩、田汉、郭沫若等中国新文学的代表人物,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关于谷崎润一郎两次中国旅游的行程安排,可以参考西原大辅的专著《谷崎润一郎与东方主义——大正日本的中国幻想》的附录《谷崎润一郎中国旅行日程》。
第一次中国之行,激发了谷崎润一郎的创作热情,他先后创作了多部中国题材小说,另外还发表了多篇和中国相关的游记、散文。关于第二次中国之行则只留下了几篇回忆文章。与谷崎润一郎两次中国之行相关的作品总结如表2-1和表2-2所示。
表2-1 谷崎润一郎第一次中国旅行后发表的中国相关作品
续表
续表
续表
表2-2 谷崎润一郎第二次中国旅行后发表的中国相关作品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