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的时间与地点
“一天,佛世尊独自在极乐净土的宝莲池畔闲步。池中莲花盛开,朵朵晶白如玉。花心之中金蕊送香,其香胜妙殊绝,普熏十方。极乐世界大约时当清晨。”[24]从《蜘蛛之丝》的开篇可以看出,故事是从清晨的极乐净土开始的。清晨在极乐净土闲步的佛世尊,偶然发现在地狱底层苦苦挣扎的犍陀多,想起犍陀多曾经救过一只蜘蛛,于是动了一丝怜悯之心,将一缕蜘蛛丝垂下地狱。佛世尊用一根细细的蜘蛛丝对犍陀多做了一次生死考验。作者把考验的地点放置在了地狱。故事结尾时,“极乐世界大约已近正午时分”[25]。另外,众所周知,莲的花期是6月至9月,文学中多用来喻指夏季。因此考验的时间应该是在夏季某日的清晨至正午时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故事的开篇和结尾都描写了生长在极乐净土宝莲池中的莲花。在佛教中,莲花象征神圣、纯洁,在小说中作者利用莲花烘托了神圣、纯洁的极乐净土,与刀山剑树、血水涌动的地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在日本民俗中,莲被认为是与死亡及幽灵世界连在一起的。作者把十八层地狱置于极乐莲池之下,巧妙地用莲把极乐世界和地狱连接在一起。
《魔术》中的考验发生在“一个秋雨霏微的夜晚”[26],发生的地点是在银座某俱乐部内。在这里,考验发生的时间可以看成是一种暗示。“秋雨霏微的夜晚”这一意境的设定,给小说带来一种暗淡萧瑟的气氛,暗示了“我”向魔术师拜师学艺将以失败而告终。而考验的地点则可以看成是一种隐喻。作者把考验的地点放在了“银座”,魔术师在“银座”中考验主人公“我”是否有私欲。而考验是由一堆煤炭变成的金币如何处置开始的。在这里,银座可以看成是金钱和物质的隐喻。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蜘蛛之丝》中对犍陀多的考验是实际发生的,而在《魔术》里作者把对“我”的考验不露声色地置于梦中,对人性的考验由实入虚,虚实相伴,使故事跌宕起伏、富于变化,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性。
在《杜子春》中,作者把考验的时间安排在一个春日的黄昏。春天代表着新生和希望,恰好与故事结尾中杜子春的新生遥相呼应。在原典《杜子春传》中,幻梦里的杜子春历尽磨难,最终被阎罗王转投女胎,后嫁于进士卢珪,对杜子春最终的考验地点就被安排在卢珪家中。而在小说《杜子春》中,和《蜘蛛之丝》一样,作者把主要的考验地点安排在了地狱,而这一切考验和《魔术》《杜子春传》中的考验一样,都是发生在幻梦中。因此小说《杜子春》既有对原典《杜子春传》的因袭,也有对《蜘蛛之丝》和《魔术》的继承和发扬,显示了作者一贯的创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