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魔都上海
村松梢风是日本的小说家和随笔作家,著有《琴姫物語》《近世名匠传》《本朝画人传》等著作。在日本国内,村松梢风算不上是影响很大的作家。但是在访华作家群体中,村松梢风占有重要的地位。村松梢风在大正时期曾多次访华,著有《魔都》《上海》《中国漫谈》《续中国漫谈》《中国风物记》《回忆上海》等多部与中国江南尤其是上海有关的纪实性著作。村松梢风为中国江南塑造了不同的形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村松梢风成功塑造了上海的魔都形象,在大正末年至昭和初年引发了日本作家的上海旅游热潮。
1923年3月至5月,村松梢风第一次来中国游历,主要游览地是上海。当时的上海已经初具国际大都市的雏形,经济发达、商铺林立,娱乐场所众多,极度繁华。每当夜幕降临,到处都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宛似人间天堂。然而,上海居住人口组成复杂、鱼龙混杂,社会上赌博、吸毒、嫖娼盛行,犯罪多发,又似人间地狱。光明与黑暗并存、天堂和地狱一体的上海带给村松梢风极大的心理冲击,因此他把上海称为“魔都”。在纪实性作品《魔都》中,村松梢风详细地描绘了自己所观察到的上海的矛盾形象。村松梢风首先感受到的是上海光鲜的一面。他是在3月末到的上海,感觉上海的天气要比东京温暖得多,杨柳已经吐绿,桃花和樱花已经绽放。在上海公园游玩时发现公园入口有印度人巡警站岗值班,公园里游玩的人很多,有单身女性,有和家人一起来的,还有与恋人一起来的。路边美丽的花朵竞相绽放,蝴蝶在周边翩翩飞舞。此时,村松梢风眼中的上海肯定是一片祥和。另外,村松梢风也感受到了上海的繁华与喧嚣。那时上海盛行跳舞,大一些的宾馆和西餐馆一般都设有舞厅。在上海的高级舞厅,一直到次日凌晨四五点才会曲终人散。“上海全市是不夜城。……无论是饭馆、西餐馆、旅馆、酒馆还是艺妓馆、妓院都是通宵营业。”[32]
村松梢风通过耳濡目染,也感受到上海同时具有黯淡的一面。他来到上海后听到了很多让人毛骨悚然的传闻。比如,日本妇女在光天化日之下,在繁华的南京路上被公然绑架;丈夫和妻子分乘黄包车前后而行,途中丈夫一回头,竟然发现妻子失踪了;日本绅士中了西洋女子的美人计,结果财物被洗劫一空。不仅如此,“偷窃、杀人、诈骗、赌博、绑架、走私进口、秘密结社、卖淫、胁迫、美人计、鸦片吸食——其他大小无数的犯罪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是随时随地发生”[33]。在上海有中国政府的警察、各国领事馆的警察,还有数量众多的各国巡警,但是这些警察和巡警对于各种犯罪都束手无策,起不到任何应有的作用。
村松梢风把上海描绘成一个具有魔力的城市,既让人向往又使人恐惧。随着村松梢风的名作《魔都》在日本的热销,上海的这种“魔都”形象深深印刻在日本人的心中。此后,“魔都”上海仿佛真的具有某种“魔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来到上海一窥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