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的手段与目的
《蜘蛛之丝》中佛世尊看到挣扎于地狱苦海的犍陀多,想起他曾经救过一只蜘蛛,于是心生怜悯,想救他脱离十八层地狱。佛世尊本来可以通过法力直接帮助犍陀多脱离苦海,但是佛世尊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垂下了一根细细的蜘蛛丝,这根细细的蜘蛛丝即隐喻着一线生机,同时又可以看成是考验的象征。佛世尊通过这根细细的蜘蛛丝对犍陀多做了一次生死考验。以佛世尊的全知全能,定然会预料到其他人会跟着犍陀多爬上蜘蛛丝。如果犍陀多不顾他人死活,想踢落他人而一人逃生,那么佛世尊定会让蜘蛛丝断裂,让犍陀多重新坠入地狱。如果犍陀多对他人心怀同情和关爱,不顾自己重新坠落地狱的危险而让他人和自己一起逃生,那么一根细细的蜘蛛丝必然无法承担地狱中众多罪恶之人的重量。而佛世尊必然也不会让地狱中所有的罪孽深重的罪人都靠蜘蛛丝脱离地狱。可以推断,这种情况下蜘蛛丝依然会断裂,只不过应该是会在犍陀多下方断裂,只保留下犍陀多一个人。因此《蜘蛛之丝》是对人性中利己主义的考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犍陀多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了考验。生前罪大恶极的犍陀多根本不会预料到佛世尊会明察秋毫并心怀慈悲,想用一根蜘蛛丝救自己脱离地狱苦海。而且蜘蛛丝纤细无比,会让人产生随时会断裂的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更能考验一个人是否对他人怀有同情和关爱,使人内心隐藏的罪恶人性暴露无遗。最终犍陀多没有经受住考验,就在他暴喝一声:“……谁让你们爬上来的?滚下去!快滚下去!”[29]的时候,蜘蛛丝突然从吊着他的地方断裂开来,犍陀多又重新坠入了地狱。
《魔术》中的主人公“我”欲向魔术师米斯拉学习魔术,但是米斯拉对“我”是否具有学习魔术的资格表示怀疑:“唯有一点,有私欲的人是学不了的。想学哈桑·甘德魔术,首先要去除一切欲望,您能办得到吗?”[30]魔术师米斯拉通过幻术将“我”置于梦中进行考验。在梦中,“我”学习魔术一月有余时,为了向几个朋友炫耀自己的本领,把一块炭火变成了一堆金币。但是此时“我”还记得米斯拉的告诫:“我这手魔术,一旦利欲熏心,就不灵验了。所以,尽管是堆金币,诸位既然看过,我就该马上把它抛回原来的火炉里去。”[31]但是朋友们极力反对,最后提出用金币作赌本玩纸牌的建议。一直克制在“我”内心深处的私欲在玩纸牌的过程中逐渐抬头,最终爆发出来:“这一把倘若能赢,对方的全部财产,转手便统统归我所有。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如不将魔术借来一用,那苦学魔术还有什么意思!这么一想,我迫不及待,暗中使了一下魔术……”[32]而此时,魔术师米斯拉也达到了考验的目的。当“我”从幻梦中清醒过来之后,米斯拉露出遗憾的目光对我说:“想要学我的魔术,首先就要舍弃一切欲望。这点修为,你看来还差着点儿。”[33]由此可见,米斯拉设计的这场考验是对人性中私欲的考验,而这种私欲集中体现在对物质(金钱)的贪欲上。“我”因为控制不住物质上的贪欲而失去了向米斯拉学习魔术的机会。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童话作品中的一篇名著,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不同的解读。笔者通过对《杜子春》进行文本细读,发现小说中暗含着三个考验。第一个是物质上的考验。当杜子春家财荡尽,走投无路时遇到了铁冠子。铁冠子对杜子春说:“待我教你个好法子吧。你立刻去站在夕阳下,直到影子映到地上,等待半夜时分,将影子的头部挖开,必有满满一车黄金可得。”[34]杜子春按照铁冠子的吩咐去做了,结果一夜暴富。杜子春发迹之后过起了奢靡的生活,过去对面相逢不相认的亲友、洛阳城中的才子佳人都纷纷攀附趋奉。但是不到三年光景,杜子春又家财散尽,一贫如洗,而且洛阳城中无一人肯收留他。这时铁冠子又一次出现在杜子春面前说:“待我教你个好法子吧。你立刻去站在夕阳下,直到影子映到地上,等待半夜时分,将影子的胸部挖开,必有满满一车的黄金可得。”[35]杜子春依靠铁冠子的帮助,再次成为富豪,又过起了与往昔一样的奢靡生活。结果不到三年,杜子春又变得一贫如洗。这时铁冠子第三次出现在杜子春的面前,教给他与以往类似的方法,只不过这次是将影子的腹部挖开。而头、胸、腹等俱全的影子,不正是杜子春生命的象征吗?如果杜子春继续以前的“挖金—挥霍—返贫”的生活模式,那么可想而知,杜子春的影子从头至脚将全部被挖开,那么后果也可想而知。再换一个角度看,神仙铁冠子数次指点杜子春挖金,难道是为了一直让杜子春过这种奢靡的生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铁冠子是在考验杜子春对待物质、对待生活的态度,并希望杜子春能逐渐领悟生活的真谛。这些考验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但是杜子春并不知情。所幸杜子春没有执迷不悟,看透了世间薄情寡义,开始对生活有所思,并想拜铁冠子为师,学习仙术。
第二个考验就是对杜子春能否成仙的考验。与《魔术》中的考验相似,这是在幻梦中进行的考验,但与《魔术》中的“我”不同,杜子春知道自己是身处梦幻中,遇到的一切磨难只是成仙前的考验。因为铁冠子专门嘱咐过杜子春:“我不在,魔障想必会来骗你。不管发生什么事,决不可出声。切记,你一张口,就成不了神仙了。明白么?哪怕天崩地裂,一声也做不得。”[36]杜子春在梦中先后经历了虎与蟒、狂风暴雨、雷电的考验,后来被金甲神将用三叉戟刺死,魂魄下到了地狱。在地狱中,杜子春经受了各种磨难,“刀剑穿胸,火焰烧脸,拔舌剥皮,铁杵敲骨,油锅煎熬,毒蛇吸脑,熊鹰啄眼,不一而足”[37]。但是杜子春牢记着铁冠子的嘱咐,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当看到鬼卒鞭打沦为畜生的父母时,起初还想拼命忍住不出声,这时一丝声音若有若无地传入杜子春的耳中:“别担心!我们怎么着都不要紧,只要你能享福,比什么都强。不管阎王爷说什么,你不想说,千万别出声!”[38]听到母亲的话,杜子春的心理防线瞬间崩溃,想起自己有钱时身边宾客如云,都对自己阿谀奉承;一旦自己落魄了,就对自己不屑一顾。与这些世间薄情人相比,“母亲这份志气,何等可钦!她的志气,多么坚强!”[39]杜子春忘了铁冠子的嘱咐,唰唰落下泪来,叫了一声“娘”。这一声,让杜子春从幻梦中惊醒过来回到了现实,也切断了杜子春的成仙之路。
第三个考验是对亲情的考验,同样是在幻梦中进行的,但是杜子春并不知情。当杜子春叫了一声“娘”,从幻梦中苏醒过来后,铁冠子神情庄重地对他说:“我当时想,如果你真不作声,我会立即取你的性命。”[40]由此推断,如果杜子春出声,那么就违背了约定,不会得道成仙。如果杜子春不出声,那么神仙铁冠子会取他的性命,不但神仙做不成,性命也不保。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铁冠子根本没有打算渡杜子春成仙。这诸多的考验也并不是考验杜子春是否能够成仙,而是对杜子春人性的考验,考验杜子春对待亲情的态度。当铁冠子对杜子春说:“如何?做得了我的弟子,却做不得神仙吧?”杜子春却说:“不过,做不得神仙,倒反值得庆幸。”[41]并表示以后要堂堂正正做人,本本分分过日子。这也许是对铁冠子第三个考验的最好回应。第二、第三个考验同样是在幻梦中进行的,但是一明一暗交织在一起,使故事曲折变化,扣人心弦。
《蜘蛛之丝》《魔术》和《杜子春》三部作品都以对人性的考验为主题,对人性中的利己主义进行了拷问,但是侧重点各不相同。《蜘蛛之丝》侧重于考验是否对他人心怀同情和关爱,《魔术》则侧重于对物质的考验。《杜子春》综合了《蜘蛛之丝》与《魔术》的考验方式和表现手法,升级了考验,改变了单一的考验目的,而且考验手段也变化多样,并渐次深入,直击杜子春的人性深处。《蜘蛛之丝》和《魔术》中的主人公都没有经受住考验,结局让人失望,弥漫着消极的气息。而《杜子春》中的主人公杜子春最终经受住了考验,暗示了杜子春的新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性寄予的一线美好的希望。对人性的考验与拷问贯彻于芥川龙之介的整个文学生涯,成为理解芥川龙之介文学的一把钥匙。如何去发掘隐藏在文本之下的人性考验,并借此探求作品的文学主题,这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