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和酒肆之女的梦中相会

三、王生和酒肆之女的梦中相会

对于王生和酒肆之女梦中相会这一部分,小说《奇遇》几乎是对《渭塘奇遇记》进行了直接的翻译,如写王生入秀阁后所见景物:“秀阁前是漂亮的葡萄架,架下凿有水池。水池方圆盈丈,砌以文石。我记得,当我来到清澈的泉水边时,甚至能数清水中的一尾尾金鱼。水池左右栽种着两株垂丝桧,绿阴婆娑,恰好与墙垣结成一片翠柏的屏障。……只见桌上立有一古铜瓶,中间插着几根孔雀的尾巴毛。而放在旁边的毛笔和砚台等等,无不显得朴素而雅致。就像在等待着某个人一样,还悬挂着碧玉的洞箫。壁下贴着四幅金花纸笺,题诗于上。诗体模仿苏东坡的四时词,而书法则师承的是赵松雪。”[7]葡萄架、水池、金鱼、绿树、古铜瓶、毛笔、砚台、洞箫、金花纸笺等,把王生目光所至的景物依次展现出来,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渲染叙景描写手法。芥川龙之介保留了原著中的景物描写,可见他对这种叙事写景手法的认同和借鉴。另外,对王生入秀阁后所见景物的描写,也可以衬托出女主人公的淑女形象。对葡萄架、水池、金鱼等庭院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生活的闲情雅致,富有生活情调。而对毛笔、砚台、洞箫、纸笺等室内装饰的描写,则暗示女主人公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因此,看似简单的景物铺陈描写,其实是为了塑造、凸显女主人公的形象。随着王生目光的推移、景物描写的渐次展开,女主人公的形象也随之逐渐丰满起来。

虽说王生和酒肆之女梦中相会这一部分几乎是对原著的直译,但还是和原著有所不同。首先,芥川龙之介省略了原著中四幅金花纸笺上面的题诗,以及王生所作会真诗三十韵。这大概是由于作者感觉大段的古汉语诗文对普通的日本读者来说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缘故吧。其次,在原著中有关于“性”的大胆描写:“女见生至,与之承迎,执手入室,极其欢谑,会宿于寝。鸡鸣始觉,乃困卧篷窗底耳。”瞿佑的此段描写,既是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讴歌,也是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芥川龙之介在小说《奇遇》中采用了王生和赵生谈话的形式来叙述梦中奇遇,所以原著中这种较露骨的描写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是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原著的启发,改变了故事的结尾,以另外一种形式谱写了一曲自由恋爱的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