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和酒肆之女的终成眷属

四、王生和酒肆之女的终成眷属

小说与原著的最大不同是在故事的结尾。原著故事以解梦、联姻结尾:

明岁,复往收租,再过其处,则肆翁甚喜,延之入内。生不解意,逡巡辞避。坐定,翁以诚告之曰:“老拙惟一女,未曾适人,去岁,君子所至,于此饮酒,偶有所睹,不能定情,因遂染疾,长眠独语,如醉如痴,饵药无效,昨夕忽语曰:‘明日郎君至矣,宜往侯之。’初以为妄,固未之信,今而君子果涉吾地,是天假其灵而赐之便也。”……女闻生至,盛妆而出,衣服之丽,簪饵之华,又皆梦中所识也。……彼此大惊,以为神契。遂与生为夫妇,于飞而还,终以偕老,可谓奇遇矣![8]

由此可见,原著《渭塘奇遇记》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关于梦中奇遇的奇幻故事。但是芥川龙之介却在小说《奇遇》结尾部分,用王生和酒肆之女的一段对话洗尽了这种奇幻色彩,彻底改变了小说的主题[9]:

“戏终于平安地演完了。我对令尊大人说,我每天都梦见你。当我说出这种小说似的谎言时,内心不知打了多少寒战。

“我也对此好生担心呐。你对金陵的朋友也撒谎了吧?

“嗯,也撒谎了。……

“那么说来,还没有任何其他人知道事情的真相呢。也就是去年秋天你悄悄溜进我房间的那件事……”

原来所谓的梦中奇遇,只不过是自由恋爱的一对青年男女谋划的一条爱情巧计。为了对抗封建礼教,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情,王生和少女巧妙地编织了一个梦中奇遇的故事。由此,小说巧妙地完成了从梦幻到现实的转化,奇幻的梦中奇遇变成了现实的恋爱故事。小说赞扬了男女青年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智和勇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恋爱的赞美。

但是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在王生夫妇驾船离开渭塘后,作者又描写了少女父母之间的一段对话:

“戏演到这儿,也算平安无事地结束了吧。想来,没有比这更值得庆幸的喜事了。”

“的确,再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值得庆幸的喜事了。只是当我听到女儿和女婿勉为其难地撒谎时,那真是莫大的痛苦呐。……”

“哎,你就别再罗嗦了。是女儿和女婿觉得难为情,才绞尽脑汁编出了那种谎言的。而且,站在女婿的立场上,或许会觉得,如果不那么说,我们是不肯轻易把独生女儿嫁给他的吧。孩子他妈,你这是怎么啦?在如此大喜的婚礼上,竟老是哭个不停,这不是对不住人吗?”

“孩子他爹,你自己不是也在哭吗?还责怪别人……”[10]

由此,小说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由前面对自由恋爱的赞美,过渡到了对父母无私之爱的讴歌。酒肆少女的父母虽然早就看穿了女儿的“计谋”,但是并没有拘泥于封建礼教而对女儿的恋爱横加阻拦、棒打鸳鸯,还处处配合,最终使女儿和王生有情人终成眷属。

芥川龙之介写小说《奇遇》自然不是猎奇,小说洋溢着对自由恋爱、对父母无私之爱的赞美,可以说充满了对爱的礼赞。但是现实生活中,芥川龙之介并没有得到小说中所描绘、赞扬的爱情。芥川龙之介23岁时与一个叫吉田弥生的女子坠入爱河,这是他的初恋。但是由于养父家的反对,尤其是终生未嫁、像生母一样呵护芥川龙之介的大姨母的强烈反对,芥川龙之介不得不在第二年与吉田弥生分手。初恋的失败使芥川龙之介认识到了人性的自私,他在大正四年三月九日致恒藤恭的书简中提到:“是否有不自私的爱?自私的爱无法超越人与人之间的障碍,无法治愈人的生存寂寞的苦恼。如果没有不自私的爱,就没有比人生更痛苦的了。”[11]可以想象,芥川龙之介对人性的自私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对现实生活中缺失的理想的爱情以及无私的父母之爱充满了渴望。鲁迅曾在《现代日本小说集》附录《关于作者的说明》中评论芥川龙之介的创作说:“他又多用旧材料,有时近于故事的翻译。但他的复述古事并不专是好奇,还有他的更深的根据:他想从含在这些材料里的古人的生活当中,寻出与自己的心情能够贴切的触著的或物,因此那些古代的故事经他改作以后,都注进新的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了。”[12]芥川龙之介把一篇梦中奇遇的奇幻故事,改编成以“爱”为主题的小说,不正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中求之不得的爱情的渴望吗?

最后,从总体结构来看,小说还有一点与原著不同,即奇遇故事是通过小说家和编辑的对话展开的,这可以说是作者匠心独具的精心安排。小说通过现实中的小说家和编辑的对话这一形式引出奇遇故事,而故事的主体部分又是借助故事人物王生和赵生的对话来铺展开,这有些类似套匣结构,层层推进故事的发展,引人入胜。表现故事主题的结尾则是通过王生夫妇以及少女的父母的两段对话来完成的。可以说,小说《奇遇》游走在现实和虚幻之间,以不同层面、不同角色的对话推进了故事的发展,结构十分巧妙。另外,作者在创作小说《奇遇》之前一直身负稿债,整日忙着为各种报刊写稿,为《中央公论》写稿时还一度未能及时完成而推迟交稿。小说以编辑催稿、小说家迫不得已拿出其他尚未发表的文稿应急这一形式来展开故事,多少是受到了现实中写稿现状的影响吧。

总之,作者把梦中奇遇的奇幻故事,改编成讴歌自由恋爱和父母无私之爱的现实小说,化虚为实,化奇为平,赞扬了世间最珍贵的感情,抒发了自己内心对于爱情的渴望。小说沿用了原著中的渲染叙景手法,使作品充满了中国古典情趣,洋溢着异国情调。同时,小说结构精巧,故事在对话中层层推进,最后拨雾见月,完成了从奇幻到现实的过渡。《奇遇》这篇小说从立意到结构都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水平,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