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部公房与中国

四、安部公房与中国

安部公房1924年3月7日出生在东京府北丰岛郡泷野川镇(现东京都北区西原),父亲安部浅吉当时是满洲医科大学(现中国医科大学)在籍学生,安部公房出生时他正在东京求学。安部公房出生翌年,父亲被聘为满洲医科大学医师,因此举家迁往伪满洲国奉天市(现沈阳市)。一直到16岁为止,安部公房都是在伪满洲国奉天市度过的。1940年,安部公房从奉天第二中学毕业,归国后就读成城高等学校,其间一度因患肺病休学,回奉天休养一年,1942年春天复学。1943年10月,安部公房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翌年10月,因为听闻日本将要战败,出于担心家人和逃避兵役两方面考虑,于是伪造了“重度肺结核”的诊断书,乘船匆忙返回奉天,并在奉天经历了日本战败前后的混乱。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同年冬天,安部公房的父亲因感染斑疹伤寒而去世。迫于生计,安部公房不得不靠制造汽水等工作养家糊口,经历了败战后的艰辛。1946年末,安部公房一家被遣送回国。后来安部公房根据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写了《沈阳十七年》《奉天——那山那河》等回忆性散文。

安部公房在《沈阳十七年》的开头就提到了自己在感情上对“出身地”的纠结:“被人问到出生地是哪里的时候,因为可以说得很细致来解释所以还好,但是如果为了问卷调查或制作名册而用明信片等来征求我的回答的时候就很为难。因为大体上余白的地方只能写10个字以内。我的出生地是东京的泷野川,但是出生之后不久就搬家到沈阳市(奉天),在那里生活到17岁为止。所谓‘出身地’与‘出生地’在语感上稍微有些不同,好像不单单是出生的地方,所以写‘东京出身’有点怪,但是因为后面叙述的事情,也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说沈阳是出生地。我决定随着当时的心情,有时写东京,有时写沈阳。另外心血来潮的时候我会热情地写上‘出生·东京、成长·沈阳’。但是这样产生热情的情况比较少见,多数情况下在主要的名册上我会选择填写东京或沈阳其中之一,比例是一半一半。”[16]由此可见,沈阳的生活给安部公房带来多大的影响。另外,在《沈阳十七年》的结尾处安部公房深情地说:“真想再访问一次(沈阳),但是我不是回家的人,大概只不过是远道前来的旅行者吧。尽管如此,我的梦的三分之一其舞台依然是沈阳。”[17]

虽然安部公房认为沈阳可以算作自己的故乡,而且也确实对沈阳倾注了感情,但是当时他并没有把在沈阳的中国人当作自己的乡亲。安部公房上小学时全家住在沈阳市的东南,那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因为满洲事变刚刚发生,中国人的抵抗运动还在持续。母亲在打扫庭前的时候有时会有流弹飞过来。真是可笑。我们把那些抵抗的人叫作匪贼,认为他们是像狼一样的存在,从心里憎恨并恐惧”。侵略中国,占领、践踏中国的土地,还不允许中国人民反抗,并称之为“匪贼”从心里憎恨,这真是不折不扣的强盗逻辑。安部公房的父亲去满洲工作,以及迁家奉天(沈阳),在那种时代背景下,这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日本对外扩张的一个缩影。在《沈阳十七年》里面,安部公房也无意中揭露了日本在满洲扩张的事实:“当时沈阳市的发展非常迅速,一年一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快速地向四周扩展。有一个能说会道的朝鲜人,怀揣百元钱来到沈阳,在郊外买了土地。翌年土地的价格翻了若干倍,满铁将其收购。那个男子用那笔钱又购买了更广阔的土地,翌年又被满铁收购。这样这个朝鲜人十年后建造了沈阳第一的豪宅。”[18]安部公房大概想用朝鲜人发家的例子来说明沈阳的快速发展,但是在不经意间暴露了日本在我国东北的快速扩张。文章中提到的“满铁”全称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成立于1906年,1945年被取缔。其曾被称为“日本在中国的东印度公司”,以公司的名义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侵略,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侵略活动的指挥中心。朝鲜人发家的例子正好是“满铁”所代表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侵略扩张的鲜活例证。

1947年1月,安部公房把母亲安置在北海道的祖父母家里,然后只身回到东京复学,同年6月自费出版了根据自身满洲遣返经历创作的诗集《无名诗集》。1948年,他从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但是由于学业成绩不佳没有取得行医资格,于是弃医从文。同年,出版了长篇处女作《在道路终点的路标处》。此后,安部公房在小说、散文、评论甚至戏曲创作方面都建树颇丰,曾荣获战后文学奖、芥川文学奖、读卖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成为日本第二次战后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注释】

[1][日]武田泰淳:『武田泰淳全集(増補版)』(第二卷),筑摩書房,1979,第5頁。

[2][日]武田泰淳:『武田泰淳全集(増補版)』(第二卷),筑摩書房,1979,第5頁。

[3][日]川西政明:『武田泰淳伝』,講談社,2005,第489頁。

[4][日]埴谷雄高:『増補武田泰淳研究』,筑摩書房,2005,第595頁。

[5][日]武田泰淳:『武田泰淳全集(増補版)』(第二卷),筑摩書房,1979,第24頁。

[6][日]川西政明:《武田泰淳の日記を読む 苦しみの根源あらわに》,《朝日新聞(夕刊)》,2006年1月12日第2版。

[7][日]武田泰淳:『武田泰淳全集(増補版)』(第二卷),筑摩書房,1979,第16頁。

[8][日]武田泰淳:『武田泰淳全集(増補版)』(第二卷),筑摩書房,1979,第18頁。

[9][日]武田泰淳:《武田泰淳全集(増補版)》(第二卷),筑摩書房,1979,第24页。

[10][日]埴谷雄高:『埴谷雄高全集』(第一巻),講談社,1998,第141頁。

[11][日]埴谷雄高:『埴谷雄高全集』(第一巻),講談社,1998,第141頁。

[12]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沈阳,随后把沈阳改名为“奉天”。为了保持原貌,这里沿用“奉天”的说法。

[13]“新京”即长春,为了保持原貌,这里沿用“新京”的说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为了逃避国际上的谴责,1932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立傀儡政权——“满洲国”(后更名“大满洲帝国”,即中国历史上的“伪满洲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14][日]島尾敏雄:『島尾敏雄全集』(第一巻),晶文社,1981,第416頁。

[15][日]島尾敏雄:『島尾敏雄全集』(第一巻),晶文社,1981,第425頁。

[16][日]安部公房:『安部公房全集』(第四巻),新潮社,1997,第86頁。

[17][日]安部公房:『安部公房全集』(第四巻),新潮社,1997,第90頁。

[18][日]安部公房:『安部公房全集』(第四巻),新潮社,1997,第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