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木田独步与《爱弟通信》
国木田独步是日本近代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据国木田家的户籍记载,国木田独步1871年出生,乳名龟吉。关于龟吉的出身,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团。据传闻,龟吉是其父国木田专八的私生子,但是年代久远,缺乏有力的证据。另据国木田家的户籍记载,龟吉是国木田专八的第一任妻子和前夫所生,但是因为明治时期户籍伪造并非罕见,所以户籍记载也难以成为确证。少年时期龟吉随父母辗转各地,学业时断时续。上小学时他非常活泼调皮,但是成绩一直很好,而且晚上还在私塾学习汉文。1885年9月,龟吉进入山口中学,开始了寄宿生活,受当时教育的影响,开始崇拜政治家,后因国家改革教育制度而被迫退学,转入法律学校。1888年5月,他考入东京专门学校(现在的早稻田大学)英语系学习。1889年7月10日,国木田龟吉正式改名为国木田哲夫,户籍上也作了变更。在学期间他开始关心政治,一度转入政治系学习,立志当一名政治家。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发布,明治初年开始的自由民权运动借此又兴盛了起来。国木田哲夫此时开始接近教会,并在1891年1月4日接受牧师植村正久的洗礼加入基督教。2月东京专门学校发生罢工,3月国木田哲夫决定退学回乡,并在月末提交了退学申请。5月1日国木田哲夫从新桥站出发,踏上了归程。5月4日他回到父母居住地山口县熊毛郡麻乡村,9日接受征兵检查,结果不合格。此后国木田哲夫在家乡开了一间私塾,指导学生学习。1892年6月,国木田哲夫和弟弟国木田收二一同上京,再次接近教会及文学青年。1893年2月,进入自由党机关杂志社自由社,从事《青年文学》的编辑工作。不久《青年文学》停刊,对于今后是做一名诗人还是教师,抑或去当一名新闻记者,国木田哲夫对自己的前途犹疑不决。后来在德富苏峰的劝告下决心到大分县佐伯鹤谷学堂任副校长,并于9月和弟弟国木田收二一起到达佐伯。佐伯优美的自然风景深深地感染了国木田哲夫,就是从那时开始养成了他日后作为一名作家和诗人的独特气质与感悟能力。
1894年7月30日,国木田哲夫从鹤谷学堂辞职,8月1日乘船离开佐伯,彼时中日甲午战争已爆发。同年9月17日,在德富苏峰的介绍下进入国民新闻社工作。10月1日应德富苏峰之邀,他决定作为海军随军记者报道中日甲午战争的战况。众所周知,德富苏峰是日本典型的右翼思想家,曾炮制大日本膨胀论,极力鼓吹战争,宣扬日本的军国主义,二战后曾被列为“甲级战犯”嫌疑人。早在1894年6月3日,德富苏峰在《国民之友》上就发表了《日本国民的膨胀性》,认为德川时代日本的历史是收缩的历史,现今是膨胀的时代,宣扬随着国民人数的增加,移居海外势在必行,鼓吹对外扩张。同年7月23日,他又在《国民新闻》上发表了社论《良机》,认为清政府给了日本开战的借口,正是收缩的日本向膨胀的日本转换的好机会,应该和清政府决战以振兴国运。在这种帝国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当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德富苏峰派出了几十名随军记者,其中也包括国木田哲夫。13日下午9点50分,国木田哲夫从新桥出发,15日上午8点多到达广岛,然后从民友社办事处领取从军许可证,晚上登上西京丸,16日早晨6点多从宇品港起航,19日傍晚换乘千代田舰,开始了随军生涯。此后国木田哲夫写的《海军从军记》在《国民新闻》上连载,因为大部分文章都是以“爱弟”开头,所以在国木田哲夫去世后,出版社把《海军从军记》以《爱弟通信》为书名出版发行了。
国木田哲夫在《爱弟通信》的《旅顺陷落后的我舰队》中写道:“爱弟,我在26日早晨动笔给你写信。……昨天(25日)短时登陆。不用说并非旅顺港内,而是馒头山炮台的海岸。同行者有水兵下士十几名,还有年轻的会计田中、少尉藤木以及候补生小贯。登陆的目的是捕杀可供食用的牛。在旅顺的战地,清人尽数逃遁,平原丘陵,只见牛、猪和驴在逍遥地长鸣。对于早已难以忍受罐头食品的军舰上的众人,见状怎会错过如此良机。或肩扛步枪,或腰佩长刀,从各个舰船下来登陆的人三五成群。
“爱弟,我第一次看到了‘死于战斗的人’,有人死于刀剑,有人死于枪。
“不消说,那都是一些清兵。……冷云漠漠、荒野茫茫、天地陆海、俯仰环视,目光所到之处皆成惨淡之色。
“‘战’这个文字,这个怪异、令人恐惧、血腥的文字,咬噬人类如同妖怪一样的文字,千古以来如蛇一般横穿、蠕动在世界历史之中的文字,这个不可思议的文字,至今为止,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听惯、说惯、读惯了的死文字而已,但是当我看到这具死尸之后,它忽然变成了一个鲜活的、有意义的文字,它开始悄悄告诉我一种一言难尽的秘密。是的,我有如此之感。”[15]
由于国木田哲夫是作为海军报道记者从军的,所以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军舰上面的,很少登陆,更谈不上深入内陆调查。这次馒头山炮台的海岸登陆是他为数不多的登陆经历之一。这次的登陆经历,让他看到了战争的惨烈,认识到了战争的可怕。文章中对旅顺荒凉景象的描写,客观地再现了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他对日军登岸掠夺捕杀牲畜的描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军的残暴和侵略的本性。纵观《爱弟通信》全书,虽然作者难以逃脱历史的局限,不自觉地带有帝国主义视角,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对中国及民众也给予了一定的同情。
1895年3月5日,中日甲午战争接近尾声时,国木田哲夫离开千代田军舰动身回广岛。3月30日,他回到东京,不久辞去了记者职务,4月30日进入德富苏峰主持的民友社,任《国民之友》编辑,6月9日出席了为从军记者举办的招待晚宴,并在宴会上认识了未来的妻子佐佐城信子。虽然和佐佐城信子历经波折,但是在德富苏峰的撮合下最终在11月11日完婚。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种种原因二人于翌年4月黯然离婚。为了抚平内心的创伤,在内村鉴三的劝告下,国木田哲夫去京都小住了两个月。其间,曾请求内村鉴三资助其赴美国留学,却没有成功。国木田哲夫回到东京后结识榎本治子并与其在翌年结婚。1897年,他在《国民之友》的10月10日号上首次用“国木田独步”署名,从此以后“国木田独步”这一笔名被频繁使用。后人据其笔名常称之为国木田独步。1899年春天,为了生活,国木田独步加入了《报知新闻》编辑部,后因薪资太低而转入《民声新报》。1901年,他和主编星亨力图竞选议员,结果因星亨力图被杀而作罢。同年3月,民友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集《武藏野》。国木田独步主要的作品都是从1901年直到去世为止的七八年内创作出来的。1908年6月23日,国木田独步因肺结核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