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上的战争

3. 和服上的战争

“雅装”和服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装,尤其是其女装,婉约娴雅,穿在娇小玲珑的东方女性身上,极大限度地衬托出温柔之美。根据文物考古,绳文和弥生时代的日本人大抵穿着一种直筒装,《魏志·倭人传》中,称其为“贯头服”。这种起源于狩猎采集时代的服装,是以植物的枝叶和动物的毛皮编成,中间开一孔,从头颈套入,再从两胁各开一孔,伸出双臂,腰间束一带,男装长及胯部,女装则及地,或分上衣下裳,逐渐由御寒遮羞发展到装饰展示。

古坟时代起,日本人向往华夏的文物制度,中国的服饰也开始在日本流传,有“吴服”和“唐衣”等称呼。“吴服”是从三国孙吴传入的服饰,看过吴宇森电影《赤壁》的观众,应该会对林志玲饰演的小乔风姿绰约的服饰有深刻印象,那就是所谓的“吴服”。“唐衣”是奈良、平安时代引进的盛唐服饰,采为官服和贵胄的华装,其女装有“十二单”之称,春有“樱重”“山吹”,夏有“菖蒲”“花橘”,秋有“里菊”“红叶”,冬有“雪梅”“紫薄”,均以当令花卉命名。日本人统称其服装为“着物”,即“穿着之物”,直至明治时代,洋服开始盛行,便将传统服装称为“和服”,和“洋服”拮抗相对。

文化“符号”和“载体”

“和服”的名称虽然起于晚近,但“和服”的历史,如从官定的“唐衣”算起,至少也有1 400余年了。和服与盛唐服饰,虽有渊源关系,但经过漫长的发展,早已成为日本的民族传统服饰,像樱花和富士山一样成为日本的象征符号了。

服饰作为文化符号和文化载体,蕴含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大信息,其变化往往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嬗替。作为民族服装的和服,在日本近现代史上,曾经长时间裹带滚滚硝烟,见证着军国主义风潮在岛国的汹涌。和服在明治时代“成名”,也从明治时代开始加速了成为文化符号尤其是文化载体的进程。作为载体,和服的“图柄”和“纹样”(装饰图案)记载了近代日本所经历的战争。让我们暂时撇开历史文献,换一个角度,从和服上看看日本的战争和战争中的日本。

战火延烧和服

“军国主义”日本崛起于19和20世纪之交的两场战争,第一场是1894—1895年的“日清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第二场是1905年的“日俄战争”。明治维新以来急速近代化的日本,接连打败其一直仰为文化“上国”的中国和西方列强之一的俄国,以军事力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和服“图柄”从奈良平安时代以来,一直以动植吉祥物及纹饰为主流,尤其是华族和富庶阶层的女装,以“绚烂华丽”作为主色调。明治时代绢丝生产产业化,印染技术也大幅提高,和服穿着普及化,和服图案也呈多样化,并开始反映社会生活主题。当对外战争成为日本强国的主要途径时,战争题材开始进入和服的图案。明治政府的策士们认为不光要打赢战争,还要在民意的支持下发动和进行战争。在大众媒体尚未成形的年代,和服图案当然就成了承载这种诉求的上佳媒体了。

大阪是近代日本织业的主要基地,和服的战争图案,就是从大阪开始流行的。先从男装,然后扩展到女装。日本东海大学教授乾淑子在2007年出版了《图说:从衣饰看战争》,通过她本人以及其他收藏者所收藏的170余件和服以及服饰的摄影图片,细说和服所承载的战争。编者将其主要分成“日清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日露战争”(日俄战争)和所谓“十五年战争”三个部分。所谓的“十五年战争”是日本部分人士的用法,其时间范围为从1931年到1945年《波茨坦公告》发表、日本投降时,是九一八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三场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统称。

和服硝烟滚滚

“日清战争”部分有“日清战争战场图”,描写“平壤之战”中穿黑色制服的日军遭遇穿蓝色制服清军的场面。另一幅“军人风景”描写日军炮队占领高地。还有一幅“日清战争绿地战斗”,场面上流弹四飞,有穿橘色军服的日军和穿绿色军服的清兵。“日露战争”部分有“日露战争图”,画面上“对马海战”和“奉天会战”分列,汹涌的海面,白色的日舰围攻黑色的俄舰,陆地上的日军炮队正在攻打奉天城门。另一幅“战斗图”描写日俄两军相遇、挥刀互砍,江上俄军的舰只正驰向日舰。还有一幅“旅顺港闭塞作战”,画面上日军水陆围攻俄军巨舰。

“十五年战争”部分的图案最多,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大多是为战争准备的宣传图案,炫耀战力,渲染包括妇孺加入的所谓“全民战争”。

“雅装”变“武装”

这些战争图案大抵出于和服女装,为战时女性所欢迎,表明日本妇女也在相当程度上被动员起来,卷入了国家发动的战争。和服战争图案的盛行并不单单是政府和军部鼓励的结果。当一国的民意被接踵而来的对外战争的胜利煽动并臻于“狂热”时,“激扬国威”的战争图案也成了印染商的趋利途径,成为时髦装束,战争成了“消费”的主要对象。可以说先有穿戴者的狂热,然后才有战争图案的流行。有“昭和烈女”之称的井上千代子,在“满洲事变”之后、丈夫出征中国东北的前夜,穿着有纹章图案的和服自刃而死。她在留给丈夫的遗书中叮嘱“毋有后顾之忧,为国前驱”。不知道她穿戴的和服上有无战争图案,但她的“壮举”,确实激起丈夫的“斗志”——据说,次年日军残忍屠杀平顶山3 000无辜平民,指挥官之一便是这位井上中尉。

日本军国主义曾经让战争延烧到和服,而和服上的战争,又刺激着穿着军服的兵士和穿着和服的女性投入疯狂。60余年前,东亚硝烟滚滚,和服硝烟滚滚。

原载:2009年10月21日香港《文汇报》